Wednesday, May 26, 2010

從CEPA想到我父母已逝的青春

今天中港兩地簽署CEPA第七份補充協議,香港醫生可以到內地執業了。新聞稿指:

「12類香港法定註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醫生、中醫、牙醫、藥劑師、護士、助產士、醫務化驗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技師、物理治療師和脊醫)可到內地短期執業。」

我看至此,傷心得想哭。

家父與家母都是醫生,不過,是近五十年前在北京醫學院畢業,只懂講中文、以中文看病、寫中文病歷的醫生。

他們三十多歲來香港,沒有任何技能,只好在家裏行醫,曾遭人誣告而被警察抓、被嫖客騷擾、被親朋戚友背後說「無牌醫生」...

他們嘗試考香港醫生牌照,但你可以想像,兩個三十多歲才開始學英文的人,還要照顧兩個年幼子女,怎能啃得下全身幾百根骨頭、無數內臟、肌肉都是英文或拉丁文的醫學典籍呢?

甚至,我作為他們的子女,不知他們的苦衷,有一段時間很不喜歡自己的父母,以為他們「無牌」,不懂英文「沒有文化」...直到我成為記者,懂得獨立思考後,才懂得問:「為甚麼為華人看病要寫英文病歷?」

最近,與一位醫療界人士談話,提起此事,他笑道:「香港醫療界是最保守的團體,考牌那麼困難,就是想阻止外國醫生分一杯羹! 連美國醫生也休想考得到!」

他說的時候,我心中流淚。

現在,香港已經回歸,CEPA開始實施,香港醫生可以往內地行醫,不久的將來,相信內地醫生也可以到香港執業。

我想到我天真的父母,竟以為靠自己,就可以打破政治、種族、文化、歷史、地域、利益的阻礙,以為可以養家活兒! 所謂讀書、所謂考試,原來是利益集團壟斷的掩眼法。

各位,對不起,CEPA上一份協議時,我已表達過我的難過。到了今次,我仍然很難過...

Wednesday, May 19, 2010

猜謎遊戲

前兩天,看到這個以《信任讓夢想成真》的廣告,一家人原本以為是婚紗、保險、銀行、婦女保健飲品之類的廣告。

不料去到最後,竟然打出「請支持2012政制方案」,全家人幾乎跌到地下,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到底那條裙子與政制方案有何共通點...

第二天聽港台《千禧年代》的評論,才知媽媽最後做的裙子與女兒當初要想的裙子款式不同。

用母女+裙子的關係,代表中央與香港+政改的關係,可能想soft sell 政改,這個關連令人「O嘴」,但有努力總比甚麼都不做佳...

曾蔭權 vs 余若薇

行政長官曾蔭權致函邀請公民黨黨斞余若薇出席電視辯論,討論政改方案。電視直播將於6月17日晚上6時30分至7時30分在中區政府合署新翼會議廳舉行。

嘩! 一聲令下總動員推銷政改,特首竟然主動出擊,出來叫陣。真理越辯越明,大家出來辯論實在是可喜的動作,總比靜悄悄躲起來好。

特首在信中表示,雖然社會主流民意認為立法會應通過方案,令政制可以向前發展,但公民黨及「五區公投運動聯合委員會」,都反對立法會通過政府的建議方案,故邀請辯論。

但是,這個說法有些奇怪,討論政改方案,為何其他黨派不獲邀?

如果針對「五區公投」,為何只有余若薇而無社民連代表?

這更像一個公開表述: 除了「公社連」之外,其他黨派的票都穩固了。

泛民剛剛喜洋洋地宣佈將與中央要員開會,隨即眼白白看著余若薇做了「朝野辯論」的「在野派」代表,心中一定很不是味兒吧。

無論如何,6月17日一定要看電視!

Sunday, May 16, 2010

那是甚麼?

家庭基建的羅乃萱女士,說了這個youtube上的故事。

老人痴呆的父親與兒子坐在公園。父親看到一隻麻雀,問:「那是甚麼?」
兒子答:「那是麻雀。」
麻雀飛到別處,父親又問:「那是甚麼?」
兒子不耐煩道:「麻雀。」
第三次,父親又問:「那是甚麼?」
兒子生氣道:「麻雀,s-p-a-r-r-o-w!」

父親一言不發,拿了一本舊日記出來,翻開一頁叫兒子看。日記說:「我今天與剛滿3歲的小兒子去公園,他問我21個問題,我每一次都充滿愛心回答他,而且擁抱他,告訴他21次,那是麻雀。」

羅女士說這個故事時,我坐在台下,說不出的內疚難過,強忍滿眶眼淚。

今天看了片段,更哭得不可收拾。我想,我就如那個兒子,虧欠老父太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gmG72hgInM&feature=related

孖寶芝士蛋糕

與孩子們及angel一家合作弄芝士蛋糕,把材料分成兩半,一半是原味,一半加了巧克力,變成孖寶芝士蛋糕。
最好玩是畫花紋的步驟,一人畫一筆,越畫越亂,就變成迷幻般的雲石花紋。

既簡單又美味,下星期再玩。

Thursday, May 13, 2010

終於要調查評級機構了!

曾幾何時,銀行就是銀行,國家就是國家,沒有人為他們評級是A, B, C或甚麼。

自從有了「評級機構」,國家、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忽然有了班主任,很多機構都忽然有「等級」了。次按金融產品被評為AAA,推出有關產品的金融機構是AA及A不等,金融風暴後,機構倒閉,次按產品也令投資者血本無歸。

評級錯了,不要緊,金融機構倒閉了,也不要緊。因為評級機構仍然存在,繼續扮演判官。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終於開始調查評級機構,可以看明報有關文章。
http://news.mingpao.com/20100514/taa3.htm

亦可以看金融時報報道,提及八大銀行與三大評級機構千絲萬縷的關係。
http://www.ft.com/cms/s/0/a59497ea-5eef-11df-af86-00144feab49a.html

Tuesday, May 11, 2010

蝸居尋寶







一早起來,女兒古古怪怪,叫我打開信封,上面寫著「記號」。




循家中貼在不同地方的記號,又找到指示,例如:路線2要去「好好味呀!」的地方。我去了廚房,但指示卻在餐桌底。
終於走到露台,找到兩枝母親節的康乃馨。
更有一袋神秘禮品,包括報紙的化妝品coupon,還有現金奬$50大元! 真快樂!

Sunday, May 09, 2010

堅決捍衛五毛錢!

自從的士跳錶每次增至$1.5後,付費時只有兩種可能 (1) 尾數是5毛錢,例如$19.5; (2) 尾數是整數,例如$21.0。

可是,十居其九,尾數都變成整數,(2)的情況壓倒性多,因為司機們自動認為$19.5 = $20.0、$22.5 = $23,如果手中沒有零錢,付一百元鈔票,找回來的錢永遠自動四捨五入,被搶走五毛錢。最氣人是,往往在車剛停下時,無緣無故跳多一下,原本$18.0突然變成$19.5,付二十元鈔票,司機拿了就坐著不動,完全沒有找錢的動機。

我當然不會甘於一下子多付兩元,堅持說:「唔該找返五毫。」
司機有時不情不願才找出那五毛錢,有時會吐一句「又要找錢!」、「邊有咁多散紙!」

今天晚上,乘的士回家時,剛好在門口停下才跳錶,從$72.0跳為$73.5,付一百元,他找回$26,我問:「咦,還有五毫呢?」
司機說:「找廿六蚊,啱數!」

趕著下車的我還以為司機慈悲為懷,只收未跳錶的價錢,可是下了車,仔細一算,原來他的「啱數」竟又是吞掉我的五毛錢,這實在毫不啱數,簡直是搶錢。

我向所有的士司機宣佈,我以後一定不會讓你們搶錢! 我每次乘的士都會保留收據,確保找了五毛錢才下車,否則報警!

P.S. 最討厭有人說:「搭得起的士/ 坐咁長途/ 住得起咁既地方,連五毫子都計較!」
這是「無賴司機」最無理的藉口,如果我付少五毫子,他會從善如流嗎? 搭得起的士/ 坐咁長途/ 住得起咁既地方不等於其他人可以搶我的錢!

Wednesday, May 05, 2010

英國大選辯論

相比台灣的「雙英辯論」,英國的三黨領袖辯論好看很多,不論對答、節目設計、佈景、鏡頭,都是超水準。

建議大家連看三次辯論,比較一下英國三家電視台的水平,尤以第三場BBC主辦的辯論,領袖們經過前兩場熱身,辯論時表現揮灑自如,電視台老大哥BBC選擇在伯明翰大學的大禮堂舉辦,古典建築與頂尖LED幕牆互相輝映,歷史中有前衛,而且空間廣闊,鏡頭運用靈活。

第三場辯論: BBC主辦
第二場辯論: SKY NEWS主辦
第一場辯論: ITV 主辦
保守黨的David Cameron 理據有力,工黨Gordon Brown有執政優勢,自民黨的Nick Clegg 表現自信從容,難怪被輿論評為三分天下。
三次辯論精華版,到到以下網址:
第三場長版,可看以下網址:

我和你們偶遇

又過了一個學期,看到班上的同學們從第一堂的面目呆滯,至最後一堂的口齒伶俐,十分高興。

每個人,與另一個人遇上,固是偶然,但也許留下一點痕跡,多年後,才發現那記憶不能磨滅。

是的,我希望學生們留下那怕一點點出鏡的記憶,那種忐忑不安、心跳、恐懼,那種即時應變、成功喜悅,那怕只有一點點,日後,就是他們永遠的資產。

Tuesday, May 04, 2010

居屋與年輕一代的深層次矛盾

今天信報,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撰文,闡述社會對於年青人「上車」的討論,以及對工作/ 居住/ 置業的問題,寫得很好,分析獨到,摘錄如下。


「自認是一個不善於流露個人情感的人,但在某一些骨節眼上卻真的觸動到我的神經,第一就是最低工資會讓社會上最弱勢人士失去工作而陷入跨代貧窮旋渦;第二就是當人們在沒有衡量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只因以為擁有自己的房子便代表安居樂業,或是因「賺住又賺價」這香港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貿然置業,最後因負擔不起供樓的壓力而陷入困境,有的夫婦反目,更甚者最後走上絕路,是最令人感到傷感的事...


「居屋,或是任何類似的政策,就是政府以補貼形式幫助市民上車,同樣是毒藥,要不然政府為何要活化?其潛台詞就是現有的三十多萬個居屋單位是「死貨」──人生變數何其多,抱不能自由出讓和出租的居屋,如有北上創業的機會還去不去?到時被困在居屋成為真正的房奴,這是喊得最大聲要上車的八十、九十後和很多人不了解的事情。

「如果萬一經濟不景、樓價下跌,自己的積蓄化為烏有,甚至成為負資產,將如何自處...2003年香港樓價便比1997年高峰下跌七成,有許多到今天還是負資產,真的沒打緊?就算真的能如此豁達,在經濟不景、樓價下挫、收入下跌和失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的時候,他們有否想過隨時會失去供樓能力?

「說到底,回歸前香港必賺的方程式還是深深在我們年輕一代的血液裏!樂觀點看,他們仍有賺錢的欲望當然是好事,只是他們把置業和居住問題混淆了──政府有責任保障人民免於露宿街頭而非置業!

「初生之犢不畏虎──不怕投入供樓這個虎口!...如果他們能計算過擔起一頭家的風險,勇於承擔,我會為他們喝彩。可是,如果在未有事業時已處處想如何能得到幫助,更連首期都付不出的情況下貿然說要供樓,無論是居屋或私樓,把初生之犢驅進虎口,特區政府還不至笨得再要把這個黑鍋背上吧?

Monday, May 03, 2010

肥人悲歌


嗚...嗚...今天拿了體檢報告,醫生說一切正常,但體重超標1公斤,膽固醇幾乎到了上限,下令我要減肥... 我就快變成圖中的肥佬一般了...

醫生說,以我的身高,最理想的體重是45-55公斤,但我已經56公斤,建議最好減10磅。你看看這個範圍,其實,何止10磅? 即使減10公斤也有空間,可見我多麼超標,嗚...嗚...

醫生又指,我的理想膽固醇指標是3.4以下,但現在已經3.3,只要再多0.1,則又超標了。

與營養師討論過,為了化肥師奶為靚師奶,我一定要厲行以下生活習慣:

- 每餐食五穀,多吃麥皮、麥包
- 每天吃2個水果 (我每天喝果汁,醫生說如果汁裏的水果多過2個,可能吸收過多糖分,所以要一個一個吃)
- 每餐吃一碗蔬菜,即三餐吃三碗菜 (今天才知道蔬菜的分量應該多過水果)
- 咖啡、奶茶不用cream或淡奶,改用低脂奶
- 每星期做帶氧運動起碼三次 ,每次30分鐘 (我決定起碼四次,以鐵定達到效果)

向新聞界減肥英雄--經濟日報陳早標、商台羅輝致敬! 他們可以一個月減16-20磅,我也要做到!

隔代話鳯凰

在中大校專業進修學院的四十五年典禮遇到飛哥,他在政、經兩界見多識廣,這天說了個小故事。

早年,他曾經面對經濟困難,面臨破產,他當時是首位獲政府委任的立法局議員,為免令政府尷尬,只好向港督辭去委任立法局議員的職位,不料港督卻道:「我對你有信心,你現在沒有破產。如果你真的破產,到時才辭職也不遲。」

飛哥說:「不論面對甚麼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必定可以解決。」

我分享的則是「不怕瘀」原則。

早年離開香港往日本求學,得有線新聞建議,請我擔任駐日本記者。但人生路不熟,言語不通,如何工作?

眼見這個機會一閃即逝,不把握就會失去,所以馬上答應,然後每天用醜態百出的日語與人對話、做筆記、訪問。三年間,做了刧機、錢其琛訪日、「他媽哥池」、釣魚台...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訪問。見識也許不足,資料也許不豐富,言語也許不夠流利,反正一定會出「瘀事」,索性豁出去,努力準備,做好自己,就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