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7, 2006

美食人生‧二

家中另一種常吃的菜,是印尼菜,這也與父母的出身有關。

他們生於印尼,十多歲才往北京唸書,自小吃慣的其實是印尼菜。經歷多年變化,舉家遷往香港後,發現街市竟然有印尼食材,於是家中飯桌開始出現印尼菜。

印尼菜用大量椰漿與各種沙爹醬料,製法主要是炸與烤,兩種都弄得滿屋油煙,所以不常煮。最常吃的是咖喱,其次是放沙爹醬的印尼沙律。要煮得好,一定要親自調配醬料,現成賣的不是太甜就是不夠辣。

二十多年後,請了一位印尼籍家傭,才真真正正吃到地道印尼菜,大家如魚得水。她最拿手煮咖喱與炸小魚乾。知道父母喜辣,還會用特製的小石樁,把辣椒、西紅杮、花生米等搗碎成調料,加少許醋和醬油,比主菜更受歡迎。

受我們的自由主義精神影響,她也喜歡在廚房做實驗。這天,她用香蕉葉包著小魚與辣椒絲,隔水蒸好,小魚傳來陣陣葉香,香中帶辣,辣中有酸,甚為美味。

4 comments:

洪雄熊 said...

噢, 真的很感謝張小姐來訪, 令熊窩蓬蓽生輝!

其實熊的「不思議會客室」系列也曾寫過很多其他時事和新聞的問題, 例如以下這篇有關世貿會議和全球化的, 也希望妳有機會能指教一下:
http://blog.yam.com/bearhung/archives/1371034.html

(P.S.: 看過妳的blog, 原來妳在當主播以外寫的東西也很有趣. 熊會不時來參觀的, 請加油!)

chimmelody said...

請問你的家傭懂得做喇沙嗎?
眾多東南亞食品,最愛喇沙了

張宏艷 said...

謝謝熊的支持,我當然會到你的blog參觀!

關於喇沙,說也奇怪,家中沒人懂得煮,連印傭也不懂,只有在印尼餐廳才吃得上。

The Inner Space said...

我的爸爸也是印尼出生﹐自小吃印尼餐﹐後來回中國諗書﹐他離開得早﹐在香港結婚﹐
媽媽是地道香港人。每逢爸爸生日﹐父親節﹐便是當然的印尼餐日。當然家中需要
加“菜”﹐港人多會斬燒味﹐燒肉﹐叉燒﹐等等﹐我們會買印尼餐﹐當時北角新都
城大廈﹐有幾間家庭式的印尼餐館﹐媽媽給了錢﹐我們小兄弟倆﹐步行兩個街口﹐
去買一客巴東牛肉或椰汁雜菜或白胡椒羊肚﹐還有還有﹑﹑﹑﹑﹑﹑ 想起都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