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09, 2015

英語爺爺


我最早接觸說英語的人,是一名講英語的爺爺。

他五官相貌都是徹頭徹尾的華人,但遇上朋友,總是熱情打招呼,說起英語來。這人臉圓圓,皮膚白皙,滿頭銀髮,臉上都是皺紋,整天笑呵呵。他常在我家附近出現,有時在樓梯碰上,有時在街巿門口,有時在樓下電梯大堂。

我初中時,有一天下課後,在學校旁的公園見到英語爺爺,他一個人坐在長櫈上,看人踢球,似乎很空閒。我見過他與我爸爸談話,想是家裏認識的朋友,就上前打招呼。

我打招呼當然是講中文,他笑着搖搖頭,用英語解釋:「我是印尼華僑,自小學習荷蘭語,不懂中文。你會英語嗎?」

那時的香港仍是殖民地時代,學校裏什麼都用英語,簡單的對話還說得了,就與他閒談起來。

「為什麼在印尼要學荷蘭語?」我問。

他告訴我,由於印尼曾是荷蘭殖民地,就像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一樣,高級的學校都以荷蘭語授課,他自小在西式學校上課,只懂荷蘭語、英語與印尼語,不懂中文。

他似乎很想有個人談談話,遇上我高興得不得了,找了一張日照溫暖的長櫈坐下來繼續談。又從袋子掏出一封信給我看,信是以英文寫成,要寄給印尼的侄兒,叫他們好好維護家聲,做個出色的人。

我不禁奇怪,平時大人說話,我這些小孩不能置喙,怎麼他連向侄兒循循善誘說些什麼也告訴我?而且,他怎麼不寫信給自己的兒子,卻寫給侄兒?

後來,我問爸爸,才知道英語爺爺的兒子住在我家樓上,有時也會遇到。三四十歲的年紀,身形瘦削,常穿白色背心內衣上街,鮮有笑容,從不向人打招呼,與其父有強烈對比。那個兒子只講中文,沒聽過他講英文。我不禁想,到底他們兩父子,怎樣溝通呢?

我與英語爺爺只有幾面之緣。大概半年後,又在街上小巴站附近遇到,他還記得我,笑着告訴我:「我搬到老人院住了。」我想想他的兒子,心中不禁一沉,英語爺爺能說能走,好好的一個人,怎麼搬到老人院了?

他指指遠處,笑說: 「就是那一家在葵涌山上的老人院,你有空來看我呀!」
我唯恐忘記,遂拿出筆記簿,他就仔細地什麼街、什麼大廈、電話、姓名什麼的全都寫下來,又着我記得去看他。

我緊緊記着,一定要去看他,况且葵涌離家不遠。

心中雖有這個想法,但平時我總找了很多藉口不去。上課下課、課外活動、周末上街,有很多更好玩又更急需處理的事,沒有空。反正英語爺爺一直住在那裏,稍後探望也不遲。

再過幾年,我們搬家,住遠了幾條街,似乎更難探望了。又過幾年,我進大學,離得更遠。

然後大學畢業、留學、工作……那本寫着地址的筆記早已丟失,更沒有探望的理由了。
十多二十年後,我想,他也許不在人世,我不必再為一個小小的承諾猶豫應否探望,可是卻更難原諒自己,為什麼連那幾小時的時間也騰不出來呢?

「忙」,只是藉口。心中想做的事,拖拖拉拉,拖得太久,就更有藉口不做。有些事,拖得太久,就成了一生的憾事。

久別重逢

很久沒上自己的blog了!

上次寫文章的日期,竟然是2013年,一眨眼,竟是兩年多以前。

自從開始在報紙寫專欄後,每天實在太忙,無暇理會這個小博客。後來有了facebook,更無暇回來探望。

始終覺得blog好,像個老朋友。人老了,特別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