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生活著的地球.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生活著的地球. Show all posts

Tuesday, October 13, 2015

文化從滑梯開始



酒店大堂有一件奇特「藝術品」,金屬作品非常高,從二樓直接連接地面,是一個金屬的滑梯!


「吓!這個滑梯真的可以玩嗎?」我馬上忘記旅客身份,變身小朋友,興奮地問。

「可以呀,這是真的滑梯。我們想在大堂放一件藝術品,但沒錢買,只好自己創作,結果特製了這個滑梯。」酒店東主笑笑說。

我不是唯一興奮尖叫的人,一班團友返老還童,馬上往二樓排隊坐滑梯,每人取一個小小的膠「坐板」,坐在上面滑下來,自五歲小孩到熟女、師奶,紛紛尖叫歡呼,從二樓滑梯轉兩個圈飛滑下來,沉悶的等待,頓成充滿笑聲的遊玩時空。

「滑梯效應」有多強大?原本,這是一家又老又殘舊的35年歷史的舊樓,可以改建成豪宅,或改建商業大廈,偏偏有人想搞一些文化產業,收購後改建為酒店,並在大堂正中放一座滑梯。一座滑梯,令酒店廣受國際媒體報道,獲得設計大獎,還登上設計雜誌封面。

有了國際報道,各國旅客聞風而至,參觀旅遊。有了旅客,附近的老區得以紛紛改建,舊區翻身,成為文化精品地區,朝氣蓬勃。一切改變的源頭,來自滑梯,而滑梯的出現,來自創造快樂的勇氣。

Friday, October 09, 2015

不龜手之藥


最近雙手皮膚過敏,關節處往往無緣無故龜裂,遂四處找尋合用的護手霜。找尋之時,想起莊子《逍遙遊》一文,提及古代一種超級護手霜,十分神奇。
話說在宋國,有人世世代代以漂洗為業,並有一份家傳古代藥方,稱為「不龜手之藥」。
此藥具奇效,漂洗技工只要在雙手塗上了這種藥,即使在寒冬的天氣下,雙手放進水中漂洗,皮膚也不會龜裂。
有人聽說這種神藥,願意出百両黃金,購買藥方。
漂染家族的人想 :「我們世世代代做漂染,都只不過賺幾両黃金。如今出售藥方,可以一舉賺得百金,就做這個買賣吧。」於是把藥方出售,黃金袋袋平安。
買藥的人一轉頭,去鄰近的吳國碰運氣,此時吳國打仗,他被吳王派遣領兵出戰。他馬上出動神奇藥膏,軍隊一搽,冬天水上大戰,大獲全勝。結果,當然重重有賞,獲封地為侯。
這個故事充滿「藍海策略」,同一種神奇藥膏,可以用來漂染,也可以用來打仗,若好好利用,就有新的「市場價值」。
更重要是,「精明投資」太重要,不龜手之藥可能根本不值一百両黃金,但他為求一擊即中,豪花百金搶購。這項投資,不但助他投身吳王府,更助他打仗大捷,本小利大之至。
這當然只是莊子寫的寓言,現實中,若真有此神藥,不但可用於漂染、打仗,很應該用於美容業,開發不龜手潤手膏、不龜裂潤面膜、不龜裂護膚精華素,人人保持嫩滑,保證財源廣進。(歷史的漣漪 - 五)

一隻bra的旅行

從雜誌讀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一隻bra的旅行》,英國倫敦婦女無用的二手胸罩,最後會去了哪裏?

用家把它捐給英國的慈善組織樂施會,經過收集、分類,先在本土二手巿場出售。賣不去的衣服,再裝箱運往非洲國家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的經濟落後,外國運來的二手衣服有如瑰寶。二手衣服運到當地的分銷處,大綑大綑地批發給小販。

這個來自倫敦的二手內衣,經過多次分類,遠渡重洋,終混在一大綑衣服中被一名小販買去。她再將貨物分門別類,在巿集上以六港元的價錢,售給一位20多歲的非洲少女,檔主賺了錢,少女有新款內衣,主客盡歡。
這篇有趣的文章,有如2006年暢銷書《一件T恤的環球經濟之旅》的內衣版,在不同國家生產出售的衣服,最終會去到非洲的二手巿場。
多得城巿人的「即穿即棄」,西非塞內加爾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手衣服巿場,樂施會甚至因而賺了大錢。
下次換季時,把不要的衣服捐出去吧,在非洲某個巿集裏,它會找到更愛自己的人。  

Wednesday, July 20, 2011

北京國情班‧國家行政學院

往北京參加國情班,一去九天,內地不能上facebook不能上blogger,只能拍拍照,留待回香港才上載。







以往一直想參加,但很難一連放假九天,所以多年來只能盼不能去。


現在放假較前容易,終於可以一圓心願。上課之地,是聞名已久的國家行政學院。

Thursday, August 05, 2010

給Y世代的忠告

《經濟日報》訪問怡和人力資源總監賓禮治,這位培訓領導人的老手,對Y世代有三點忠告,非常有用:

 1. 社交網絡如Twitter中的聯繫也許無分職級,但真實職場世界並非如此。

  2. 雖然科技如黑莓機可讓你秒速溝通,但不等於商業決定可以變成秒速決定,可靠關係來自信任,而信任需要時間建立。

  3. 正如不能透過閱讀學懂駕車一樣,學做領導的唯一方法是實踐。

Wednesday, June 16, 2010

越南河內 - 鐘樓伯伯

河內的聖約翰大教堂,是河內天主教座堂,建於1886年,至今仍然使用,但我們來時已經上鎖。門外長櫈上一個伯伯,指手劃腳問我們想不想進去看。伯伯帶我們從側門進入,走進了鐘樓的小室,叫我們稍等一會兒。

至中午十二時正,他開始拉扯垂下來的四條粗麻纜,聽得頭頂傳來「叮、噹、叮、噹」的鐘聲,每個鐘高低聲音不同。 一口鐘甚重,伯伯要用全身力氣,整個人伸直,然後整個人拉著繩子蹲下,才拉得動一下。他每天打鐘六次,應該是不小的體力勞動。

我們看得目定口呆,還拍下他拉鐘的video,但恐會影響他,所以不把video上載此處。各位如果去河內觀光,不妨去看看。

越南河內-炎熱法國風情

從潮濕暑熱的香港,飛到更熱的河內--雖然潮濕稍減,但白天氣溫高達38-40度左右,太陽炙得雙臂發痛這裏有很多美麗的法式殖民地建築物,林蔭處處,而且房子都是塗上淺黃色,甚為悅目。細心數了一下,房子真的大多是黃色及淺黃色,而非淺藍、淺粉紅等其他顏色,稍後要問問當地人,看看有甚麼特別意義。
連電單車也是黃色。

Monday, November 09, 2009

北京雪景

丈夫往北京公幹,遇上大雪,歷來罕見,一片白皚皚。


司機張師傅驚嘆說,十年來沒見過這麼大雪。


Sunday, August 31, 2008

選舉衝刺期

還有6天就是立法會選舉,每天都忙於準備,不無感慨。

初入行第一個選舉是1995選舉,傻傻地被派往香港大會堂內的新聞中心,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見到來此巡視的彭定康,興奮莫名。

其後每次選舉,都經歷了人生的轉變。1998年日本學成回港後首次選舉、2000年產後復出的選舉、2004年沙士後選舉...不知不覺,竟迎來了2008選舉。

驀然回首,已經十三年。

Tuesday, August 26, 2008

戀戀奈良‧小小梅花鹿


小鹿發出「呀...呀...」低沉的聲音,差點以為聽錯。

我們留神細聽,牠清澈的大眼睛瞪過來,嘴巴淌著口水,發出那幾乎辨認不到的「呀...呀...」叫聲。

這小鹿幼得還沒長角,身矮腿細,一路跟在背後。我們心軟了,把最後兩塊煎餅撕得細細的,牠趕緊一伸嘴唇猛掃,全都吃掉。

整個下午,我們騎自行車上山下坡,漫遊草原,幾乎餵過所有的鹿,自己卻餓壞了。

Monday, August 25, 2008

我愛京都‧姻緣石

京都的清水寺,說不定你也去過。

山行幾十米,還未走到古蹟「舞台」,左邊一個小角落,但見時髦少女求神問卜,熱鬧非常,為的就是姻緣!

遊戲是這麼玩的。地上兩塊酒缸大小的「姻緣石」,只要閉著眼睛,從這塊姻緣石走到對面那一塊姻緣石,順利走完就得良緣。(照片遠處箭嘴形木牌地上,還有一塊,相距約二十米)

我當然不相信這些東西,但十七年前留學時到此一遊,女同學們齊試運氣,皆順利走完,開懷回家。

今天,與丈夫重遊清水寺,忽見姻緣石,想起當年閉眼心跳,興奮得想再試一次。

「算啦,」他連忙阻止,「你都完成大業,別試了。」

Monday, August 18, 2008

一直奧運下去...

路上車輛飛馳,最左一條行車線卻空無一物,地上塗著奧運徽號,是留給運動員的專用線。

北京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交通暢順,因為實施「單雙號」行車。

天空藍如湖水,空氣清新,因為所有工廠停工。

街上一片乾淨整齊、綠蔭夾道,因為所有修路、搭棚、重建工程完成,每一條路旁都怡到好處地盛放鮮花。

市民笑臉迎人、禮貌周周,因為太多外國人進來,大家都展示最美好的一面。

北京朋友:「每天都有藍天,真好!」
我說:「那麼,你要祈禱一直奧運下去,直到永遠。」

798藝術區


這個藝術區在北京大山子,其名如雷震耳,卻因地方遠,所以遲遲未訪。

終於,認識了798的負責人,趁著天朗氣清慕名而至。
如果你遊北京,一定要來一趟。欣賞古老俄國工廠區bauhaus建築,一也。享受路上無窮的藝術品,二也。多走路消耗肚裏的北京填鴨,三也。

活在這裏也不錯

走在北京798藝術區,驚見赤裸男人攀著屋頂。
看清,才知這是裝置藝術,背後一雙小翅膀,似在暗示他飛也飛不動。
馬家輝不是有一本著作「死在這裏也不錯」嗎?封面也是個攀著屋頂的男人雕像。如果我寫一本關於北京的書,也許可以用這張照片,書名叫「活在這裏也不錯」。

Tuesday, August 05, 2008

哈囉,藍天!


北京藍天,丈夫拍的。

因為工作,他常常跑北京,也去上海、深圳,每星期總出門好多天。

這天,他回來後淘出手機給我看:「北京的天藍得嚇人!以往空氣污染一片白濛濛的呢。」他笑問:「你的blog是否合用?」

我吃了一驚,不明白為何千里迢迢把照片拍回來。不過一個blog而已。

寫blog當然是好事,但這畢竟只是一個blog,不是「正經事」。

也許,這與我嚴重的自卑感有關。凡我喜歡的事,如滑冰、運動、旅行、交朋結友,都浪費時間,都不務正業。凡父母師長欣賞的讀書、考試、彈琴、上教堂才是好事,不跑不跳聽話不惹麻煩的大悶蛋才叫好孩子。

你別笑,凡做任何快樂的事,我總下意識內疚,覺得沒為工作和家庭盡力貢獻。

慣了貶抑自己,我「喜歡」的blog必屬壞事,丈夫那一問像天外雷擊,令我思考電波短路。 他遠在京城藍天之下也記著這個blog,那麼,我喜歡的blog也不壞吧。

Sunday, July 27, 2008

香港,加油!

大連是東北最繁華的港口。還沒去之前,不斷聽說大連多熱鬧、多文明、多現代化。

與其他東北城市比較,這裏就像另一國家,從街上的時髦美人到店裏的國際品牌,從耀目的豪宅到繁忙的公路,朝氣蓬勃,像正在醞釀的上海。
整個大連從天然的不凍港發跡,再從交通開始,發展成集金融、工業、貿易於一身的國際都市。大連人常把香港掛在口邊,欲打造第二個香港。
神州大地都磨拳擦掌要趕過香港,如果你多去國內,就知道香港的優勢正在沉沒。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長沙、重慶、西安、瀋陽、南京;還有東北、西北、華南、華中,都像神舟飛船般急射升空。香港除了制度優良,金錢充足之外,已經真的沒優勢,香港人甚至連普通話也說不通。
香港,加油呀!

Thursday, July 24, 2008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我知道我老去這些歷史景點,引不起你的興趣。

可是,我翻譯了日本老兵的書,帶另一個老兵去南京演說,卻從沒踏足他們口中的地方,未免有憾。
在瀋陽,偷空去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此館設計摩登,很有藝術感,而且內容很好。
只有一點不滿意,全面抗戰明明在張學良及楊虎城綁架蔣介石的「西安事變」後啟動,展館卻隻字不提。
是我走得太快看漏了? 還是故意隱去不提? 下次再來,一定要看個究竟。

偽滿州國皇宮


不是有一部電影「末代皇帝」嗎?
滿清被推翻後,溥儀在日本控制的偽滿州國又當上皇帝,新的皇宮在長春。
這畢竟只是傀儡皇帝的家,不論規模、氣派,都遠比北京的紫禁城小,格局形態照搬日本那一套。
看了展覽,才知電影「末代皇帝」的佈景、戲服那麼真實,尊龍彷如從展覽版走了出來。

Tuesday, July 22, 2008

知道的,不等於看到的

不錯,今次參加特首帶領的東三省考察團,往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在吉林,參觀了一家著名的肉食集團工廠,看他們如何流水作業地把活牛屠宰、分解、分部、製成食品。這項行程,光聽見就嚇人。

圖片裏的牛,每隻約24個月大,吊著高約一個半人,已經沒有頭。經過一連串工作站,這站有人剝皮,下站切除內臟,再後電鋸分成兩半,接著手足分離...

轉進另一廠房,是細緻分類的部門。密密麻麻螞蟻似的穿上保護衣的員工,秩序井然站在車衣工廠一般的幾排大生產線前,把裏脊、排骨、大腿部分再分類,交到另一部門包裝。

活生生的牛,不需一小時,已經化整為零,變成一包一包分了類的紅色的肉,讓你幾乎不知道這肉來自有頭、四肢齊全有氣息的生物。

我從第一站開始,已經嚇得看不下去。尤其在剝皮那一站,碩大的牛肩頭開始剝皮,露出白色脂肪,猛然想起電影「紅高梁」那沒有直接拍攝的剝皮場景,既難過又反胃。

這家每年屠宰五十萬頭牛的工廠,的確是一家優秀企業。她為國家創匯,為伊斯蘭國家、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提供牛肉,更創造了一萬個就業崗位,為二十萬農民帶來養牛創富的機會。密密麻麻的工廠女工式屠宰,背負著很大的任務...

可是,我就是覺得很難過。

知道牛肉來自牛身上,不等於親眼看著從牛身切肉。

公司東主信奉伊斯蘭教,我想,他也相信牛有靈性。牛屠宰前先餓一天,餵牠們喝鹽水以放鬆心情,進入屠房前,牛們經過一條隧道,從天花至地板都播放著藍天綠草的美景錄象,讓牠以為自己回到草原。

就在那一剎,用激光射死,然後切動脈放血。

這一切一切,一方面減少牛被殺驚恐排出的有毒物質,另一方面讓牛們「安樂死」。

也許,牛們真的以為自己進了天堂。我不知怎地,覺得悲哀。中午完全吃不下一口肉。

Monday, July 21, 2008

七三一部隊遺址


臭名昭著的日本「七三一部隊」生化部隊遺址,就在黑龍江。
留下的這一片平房維持了日軍逃走時的原貌,沒有修繕,殘舊荒涼,寸草不生,磚瓦失色,把時光凝在戰敗一刻。遺址介紹這麼說:
「731部隊是由當年日本最高統治者敕令組建的一支特種部隊。該部隊從1935年起在中國哈爾濱市平房地區籌建生物武器研究、試驗和生產基地,並成為日軍在東南亞戰場進行生物戰的研究中心。
在這個被稱為「食人魔窟」的基地裏,731部隊殘暴地以活人為試驗材料進行細菌武器研究。據史料記載,僅1939年至1945年間被殘害的中外反滿抗日志士和無辜百姓就達3000 多人。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為了掩蓋其殘暴罪行,731部隊潰逃前,對這一地區的設施進行了大規模銷毀和破壞。目前,尚有重點保護的暴行遺址2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