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4, 2010

為菲國港人傷者打氣!

8月23日的菲律賓巴士脅持事件,竟然這樣的流血收場,令人哀傷莫名。

六個開開心心外遊的家庭,因為一個登車的持槍客,最後經歷不同的家散人亡悲劇,我們懷著悲傷的心,向死者家人致以懇切慰問與哀悼。可怕的記憶、身體的創傷,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方能痊癒,希望傷者能早日康復,重過新生。

收到校友會通知,傷者汪綽瑤及其弟汪政逸,都是母校荃灣官立中學的學生,政逸將於9月就讀中一。

暑假之末的一次家庭旅行,竟然在異國變成孤兒,從此生死永隔,希望這對小姐弟能得到各方支持,面對將來的人生路。有意為他們送上祝福的人,可往以下校友會設立的博客,留下你的祝福: http://lovecare823.blogspot.com/

除了他們兩人之外,亦祝願梁頌學、陳國柱、易小玲、吳幼媛、李瀅銓、羅錦芬早日康復。

Friday, August 20, 2010

香港美食40強--西多士

帶著二女兒一起遊電視城,她的主要目的就是--吃,主要景點是--飯堂。

在炎炎夏日,明亮的飯堂中,嚐了西多士。她一邊吃一邊向我打眼色,才想起要記錄這個重要時刻。
屈指一算,只記錄了四強,其實吃過很多40強食品,總在吃光時才想起要拍照,忍口難呀!

劉姥姥遊電視城

踏進十多年來難以進入的TVB電視城,嘆為觀止。

參觀「古裝街」,有舊式天主教堂、民初街道、塞外圍城...直如去韓國看「大長今」片場的氣勢,十分興奮。這次是為「情常在」錄影一個小故事,9月初播出,不知效果如何呢?

悲哀逆流成河


我們去的地方,只有一家很小的書店。去的時候,也無暇慢慢逛,只能十五分鐘速戰速決。
看到郭敬明的書,外封膠套,包得整整齊齊地放在書架一列顯眼的位置。
聽說過郭敬明少年得志廣受歡迎的事,也聽說過郭敬明企業化寫作之事,還有他與傳統文人之間筆戰之事。放開這些不談,讀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既然大受歡迎,必有他的理由。
《悲哀逆流成河》,營造氣氛很好,文筆很好,也充滿年青人悸動的感情。讀完後,我告訴升中一的女兒:「讀讀這本書吧,妳一定會喜歡。」

外遊夜讀--杜拉拉升職記

舉家老幼外遊,可是小兒子發燒,我只得在酒店陪他睡覺。陪著我的,就是幾本小說。


兒子在酒店睡覺,手上拿著傳聞已久,好評如潮的《杜拉拉升職記》,十分好看。故事說廣州一位女大學生,如何在畢業後從只懂蠻幹的職場新人,一步一步升為外企高級管理人。年青大學畢業的女孩子,一定有所啟發。

這不是屬於「文學作品」的一類,只能說是消閒小說或職場故事。正如在奧斯卡大電影面前,婦女時間的電視處境喜劇,很難得到很高的地位。

可是,我要為杜拉拉鳴不平,只要好看,管它是甚麼書!

外遊夜讀--《金錢師》系列

黃洋達的「金錢師」系列,已經出到第二本了。他是我很羡慕的人,心中想寫,即文如泉湧,故事十分吸引。


我寫作時,常常自己走進死胡同,問:「怎麼辦? 男女主角在山洞裏,如何救他們出來?」

洋達經驗老到地說:「你下一句說他們已脫險,他們就脫險啦。」


我:「有時想天馬行空,有時又怕太不合邏輯,怎辦?」

達:「別自己打倒自己,你要進入角色,才能體會角色的感情。」


他向我說:「你想好就寫,別三心兩意了。」他這麼說,有絕對的權威。上次見面時,他的第一本《金融刺客》還沒出版,今次見面,他的第三本書已經付印了。

他更沒想到是,《金錢師》與 舍下的「老弱婦孺團」一起出動,在來回的巴士行程、在波波池門口等孩子之時,被我們一眾師奶讀者急不及待地看完了。

Friday, August 13, 2010

The Tipping Point

Malcolm Gladwell 的 The Tipping Point 很有啟發性,最近重讀,仍然趣味盎然。

他以1990年代Hush Puppies 皮鞋忽然風靡一時,以至紐約巿罪案率忽然下降等例子,指事件/ 潮流改變之前,必會慢慢累積變化,去到一個臨界點,其後就完全改變,不可回頭。

到底有甚麼令潮流「一去不回頭」?因為有connectors (人脈超好的人)、mavens (把握最新資訊的人)、salesmen (推銷新主意的人)這三種人。根據80/20法則,一件事只要20%的人是有影響力的人,就可以做到80%的改變,從而改變整個趨勢。

我聯想到高鐵事件、政改爭議,背後都有connectors、mavens及salesman的身影...

願永遠,兩依戀

卓明理先生與夫人鄧宛生女士,是作曲及聲樂界的老前輩,也是我的聲樂及keyboard harmony 老師。他們有奇妙的感染力,家中充滿藝術氣氛,笑得充滿快樂。

兩老今年近90歲,一路同行了60多年。 七年前,卓老師突然爆血管,昏迷了三個星期,後來卻奇蹟地醒過來。

很久沒探訪兩老,卓太來電,才知道他們已遷往西貢居住,並把祖傳村屋改裝成歐洲花園。從照片中,你也許看到大門口的歐洲盔甲武士,裏面有一屋子的油畫,四處是書。天台還有一個油畫工作室。

卓老最喜歡把妻子不純正的廣東話開玩笑。他們向朋友介紹自己的親戚時,卓太說:「這是我的 "大屎忽"。」其實想說介紹「弟媳婦」。

他們一家在文革被打成右派,卓老苦中作樂,悄悄將「樣版戲」的音樂改編,變成輕鬆活潑的歌劇節奏,實在令人開懷。

在他們身邊,你會聽到數之不盡的有趣故事,互相關愛,彷彿世上永遠只有樂事。

Tuesday, August 10, 2010

有你的愛,我路上必不寂寞

最後一天,在辦公室收拾文件,在滿架滿屋的文件夾中,找到一張撕開的小紙片,上書:
艷:
書寫得很好,一定會是暢銷書。
媽字 即日


早已忘記「即日」是那一天,隱約記得,應該是我寫第一本書《再見女主播》時,經過最後排版,編輯將彩色影印的大樣交來作最後檢查。我看完後,交給第一位讀者--媽媽,問她的意見。

這張小紙片,就是她看完後,隨便找一張紙寫上鼓勵的話,夾在大樣中給我的。

推算起來,應該是2005年的紙條。

這張紙,捨不得抛掉,在有線電視珍之重之收在文件夾內,以便隨時作為我的精神鼓勵。然後忘記了。

離開有線電視時,收拾東西回家,發現這張紙,捨不得抛掉,連同文件夾帶到總商會。

今天,我將離開總商會,這張紙片又在記憶變得完全空白之時,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提醒我媽媽無盡的支持與關懷。

很慚愧,我的書不是暢銷書,但媽媽字短情長的留言,令我心中充實,無盡喜悅。忘記了紙片為何在5年之間跟著我走了這麼多路,但小小紙片上承載的無盡情意,足以讓我以後的路也不寂寞,因為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你的愛。

媽媽,我愛妳!

新動向

各位:

今天是我在香港總商會工作的最後一天。

能與總商會出色及有才華的同僚共事,是我很大的榮幸。過去18個月的經驗令我獲益良多,亦將是我以後珍貴的回憶。

9月2日開始,我將在醫院管理局履新,擔任senior media advisor。我以戰戰兢兢的心情迎接新轉變,未來將會充滿挑戰,請大家繼續指正。

宏艷敬上

Thursday, August 05, 2010

香港地道美食40強--香滑奶茶與茶餐廳

每人都有喜好的茶餐廳,愛那一杯香滑奶茶。

我家是外省人,從來不去茶餐廳,也很少出外吃飯。小時候感覺茶餐廳與官府一般門禁森嚴,「標準」的茶餐廳門口裝修,就是殘舊銀框玻璃門,貼滿了阿華田或好立克海報,很難從外面一窺裏面的光景,因為見不到,所以更擔心,恐是價格驚人的黑店,故從沒踏進一步。

有一天,不知甚麼事,媽媽竟然帶我與哥哥進去對面街一間茶餐廳,因為見到有「餐廳」兩字,料是有飯吃的地方。

大家坐下,媽媽看那密密麻麻的餐牌,「法蘭西多士」、「沙嗲牛肉湯一丁」、「五香肉丁通粉」...全都是看不懂的星球話。你試試用普通話讀一讀這些菜式,包你不知是甚麼!

三人仔細研究很久,才終於決定叫一個「美式雙蛋麵」,一齊分享。

伙記見到我們落單奇怪,瞪了一眼,問:「喝甚麼?」

「不必了。」媽媽說,然後三人把面前塑膠杯的茶喝了--就是那杯通常用來泡洗刀叉的茶。

人生第一個雙蛋麵,是一碗開水泡著的麵,上面兩隻半生熟的蛋,非常難看兼難吃,不小心弄破了蛋黃,混得一碗都是又黃又黏的生蛋液,完全不是心目中洋氣的「餐廳」裏的「美式」食品,與電視劇裏面的餐廳有天壤之別。從此以後,永遠不敢再踏進這種銀色框玻璃門的餐廳半步。

直至多年後,與丈夫約會,才知道甚麼是茶餐廳,甚麼是奶茶。

給Y世代的忠告

《經濟日報》訪問怡和人力資源總監賓禮治,這位培訓領導人的老手,對Y世代有三點忠告,非常有用:

 1. 社交網絡如Twitter中的聯繫也許無分職級,但真實職場世界並非如此。

  2. 雖然科技如黑莓機可讓你秒速溝通,但不等於商業決定可以變成秒速決定,可靠關係來自信任,而信任需要時間建立。

  3. 正如不能透過閱讀學懂駕車一樣,學做領導的唯一方法是實踐。

Wednesday, August 04, 2010

牆上那道裂縫

世柱推介的片段,充滿愛情的無奈與傷感,背景悄悄滲進來的「我願意」音符,讓人心疼。

這是新的手錶廣告,前幾天電視已播放「牆上那道裂縫越來越大」的預告,兩分鐘劇場版,實在感人。期待還有後續...

Tuesday, August 03, 2010

「公白行」

正在研究香港商業歷史,19世紀的香港,最賺錢的職業是買辦。除此之外,南北行、金山行和公白行,是主要「霸權」。

南北行,就是將中國大江南北,以及東南亞的貨品互相交易的商人,從中賺取差價。

金山行,主要處理對美洲貿易。你道當時的「美洲貿易」是甚麼? 不是金融股票,卻是販賣人口!

金山行將華人勞工運往美國淘金,即「賣豬仔」往美國的公司。運完勞工,還要透過為海外勞工匯款回鄉,又賺一筆。近代華人勞工飄洋過海的悲歌,原來香港的中介公司譜寫了不少和絃,並透過販賣人口成為大富豪。

公白行,更得人驚!

本人才疏學淺,以為打錯字,再研究下去,原來「公白行」是當時合法從事鴉片煙買賣的商行。

香港開埠之初,吸鴉片風氣盛行,根據一份網上報告,1876年時,平均每名香港華人當年消耗了半公斤鴉片。各種各樣輸入香港的鴉片(純淨貨色及較次的貨色),合共超過463萬公斤! 當年香港所有重要企業,手上都沾了鴉片毒,全球龐大的鴉片貿易網絡,將白銀輸出往英國,賠上了國家財富,更賠上全中國人的健康。

鴉片,就是嗎啡、白粉、海洛英。大家為了遮醜,竟然改了一個「公白行」的名稱。英文反而更直接,1879年的記錄,就叫Opium Company、Opium Farm。當時香港的公白行發展興盛,一條龍生產,從種植至制作、零售批發都有。

朋友笑謂,英國與香港是當年全球最大的毒販,實在是笑中有淚...

Monday, August 02, 2010

香港地道美食40強--檀島蛋撻

談到美食,總有一些「中環霸權」的感覺,不論吃甚麼,中環的店子必定上榜。連蛋撻達也要往中環吃。
(圖1:檀島蛋撻,酥皮,可惜店內甚多人等位,要快吃快走,不能慢慢品嚐。)

這天提早出動,與同事們一早往中環史丹利街的檀島咖啡吃午飯,品嘗著名的蛋撻。在擺花街(又是中環!) ,則有泰昌蛋撻。兩者都不錯,但我喜歡酥皮鬆酥多層的口感,所以偏好檀島蛋撻。

(圖2: 泰昌蛋撻,是曲奇般的脆皮,買了馬上站在街上吃。最近泰昌新推出了酥皮,當然比脆皮美味!)


蛋撻有我爺爺的記憶。

小學時,家住二樓,對面街上有一家傳統的餅店,每到下午,矮矮的小架子上托著熱得發燙的鐵烤盤,上面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金黃飄香的出爐蛋撻。小時愛甜食,越甜越愛,最喜歡蛋撻和椰撻。尤其喜歡先苦後甜地吃,把外面厚厚的皮都吃掉,留著中間的甜心,最後才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

蛋撻與椰撻不常吃,因為沒有太多閒錢買零食。

但每當居於印尼椰加達的爺爺到訪香港,並在我家小住,就是大開食戒之時。只要早上陪爺爺晨運,完後他總帶我們往對面餅店,然後問:「你想吃甚麼?」

我看著金黃噴香的蛋撻,試探地說:「我想吃蛋撻。」

爺爺馬上叫店員:「給我一打蛋撻。」

嘩,有如電影裏的大豪客! 平時只是一個一個地買,買兩個已經了不起,「一打」蛋撻,說不定一人可以吃兩個以上,令人樂上雲端。

我很喜歡爺爺,他總是買東西給我們吃,稱讚我們,讓我很自豪,想做個好孩子。

有一天早上,陪爺爺往荃灣象山邨晨運,當時,那仍是大樹夾道的地方。爺孫倆在山上逛一個圈,完事後,走向回家的巴士站,我帶他往附近的熟食中心,在我最喜歡的小食店,掏出僅有的幾元,買了一個叉燒包給爺爺吃。

不料爺爺大為欣喜,回家向父母不斷讚美,後來見到姑姑又讚一次,向叔叔們又讚一次,讓我不好意思之餘,有些摸不著頭腦。 平時下課,都與同學們圍在小食店外觀望,儲蓄了幾天零用錢,湊夠一、兩塊錢就買一個叉燒包,沒甚麼特別。

年齡漸長,忽然想起這個叉燒包,慶幸童蒙之時做了這件小事,爺爺在天家回望,應會帶著笑吧。

Sunday, August 01, 2010

鴨寮街是好地方

感謝brenda教路,往鴨寮街一帶,在珠片、花邊店轉來轉去,買得巨型釘珠蝴蝶結,縫上衣服,完美地遮掩意外鈎破的大洞。

升中一的女兒有特強潮流觸角,見到閃亮的鑽石小珠子,買兩包回來,低頭彎腰貼了一個下午,把球鞋換上鑽石面目。

鴨寮街真是好地方,各種花邊、鈕扣、珠鏈令人樂而忘返。男人逛鴨寮街想開電器舖,女人逛鴨寮街想做設計師!

香港地道美食40強 - 雲吞麵

CNN選出40款香港地道美食,上榜的都常吃的好東西,於是與孩子訂立暑期大作戰,吃遍40款美食。
上周末率先出動,往佐敦老店「彌敦粥麵」,吃了著名腩汁雲吞麵,蝦靚麵滑,腩汁香濃。

幾年前第一次到此,由丈夫帶路,走進這家超舊、裝潢超老土的店子,有些忐忑不安,問:「為甚麼知道這家店?」
他說:「我小時候,媽媽想吃好的粥麵,就帶我到此。」這家不起眼地縮在西貢街一旁的小店,盛載他童年的美好回憶,一家九個子女中,他能在此獨佔與媽媽一起的時光,實在難忘。

坐在四十年不變的老店吃雲吞麵,彷似見到他小時候的光景,浮想聯篇。
也許有一天,我身旁三歲半的小兒子長大後,會告訴女朋友:「小時候,媽媽想吃好的粥麵,就帶我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