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9, 2010

1Q84

村上春樹新作《1q84》,可以說是懸疑、推理、愛情、政治、人性...但最後,還是愛。

這本書的寫作手法非常奇特,從兩個主角的眼光分開寫作,時空交錯,兩人最後見面,從現代回到幼年。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最純的愛。

我大學時代往日本留學時,村上是剛剛冒起的新進作家,大學生都瘋狂閱讀他的作品,好奇之下,我也開始讀他的《尋羊的冒險》及《聽風的歌》,為那如夢似幻的奇特世界嚮往不已。那是現代社會中輕飄飄、茫然的年青人的空虛感覺。

我更為村上的個人經歷而著迷。他本人並非大學優材生,畢業後與妻子經營一家小小的爵士樂咖啡廳,店子打烊後晚上寫作,首次參加寫作比賽就以《聽風的歌》得到新人奬。其後,每一部小說,都創下了日本銷售紀錄,並翻譯成多國語文,風靡好幾代年青人。

他自己在一個訪問中說,對他影響最大的作品,就是童年時父親在家中訂閱的西方文學期刊。

Tuesday, July 27, 2010

維基解密--軍情風雲計中計

本星期最震撼的國際新聞,是「維基解密」WikiLeaks創辦人Julian Assange罕有地親自現身,召開記者會,公開91,000多份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資料,包括美軍濫殺平民、對賓拉登行蹤知情不報,以及很多來往的機密通信郵件。




(維基解密網站: http://wikileaks.org/wiki/Afghan_War_Diary,_2004-2010)



此事揭露戰爭的殘酷與黑暗、政治與媒體之戰、軍令與良心的抉擇。消息公開後,美國政府震怒,「維基解密」一舉成名、三大媒體贏盡風頭、報料美軍人人自危...比間諜電影還要驚心動魄。

跟據英國《衛報》的報道,本年5月21日,一個自稱是Bradass87的網民與美國加洲一名黑客Adrian Lamo在網上認識。Bradass87起初只是閒談,幾天後傾吐心聲,表示他做情報分析的工作,見到「不可思議的、可怕的東西...這些東西屬於公眾,不應放在華盛頓一個黑暗的房間裏的伺服器中...幾乎是犯罪的政治枱底交易...是世界大事的"非公關"版本」Bradass87聲稱有「親密朋友」已將有關資料加密交給「維基解密」創辦人Julian Assange--那個常在網上公開美軍機密的人。



(英國《衛報》有關報道: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0/jul/25/wikileaks-war-logs-back-story)


黑客將bradass87的網上對答打印出來交給美國政府,引致一名22歲的駐巴格達美軍被補。消息傳出後,Julian Assange成為美軍追蹤的對象。Assange四處走避,終於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咖啡店與《衛報》見面,並表示手上還有幾百萬份機密資料。

他們討論後,認為與其將這些資料全都公佈在一個網頁上,難以令人明白內容,倒不如讓記者同時作出分析報道。於是一隊《衛報》記者研究了報告,再與美國《紐約時報》、德國《明鏡》周刊合作,一齊公布內容。除了宣傳,還有一個政治理由: 一旦其中一家媒體被政府阻撓,其他兩家國際媒體可以繼續發聲。



(美國《紐約時報》有關報道: http://www.nytimes.com/2010/07/26/world/asia/26warlogs.html?_r=1&bl)

Julian Assange部署精密,聯絡三大國際媒體,一起在7月25日將報告曝光,一方面令資料得到最大國際關注,又令「維基解密」贏得國際公信力。至於他自己,自知是政府眼中釘,永遠神龍見首不見尾,四周飄泊,沒人知道他的行蹤。網頁安排仔細,郵件地址位於澳洲,總部據傳位於瑞典,讓美國政府無可奈何。



至於三家媒體,當然不甘於只當「維基解密」的廣告板。他們各出奇謀,將「維基解密」大起底、追尋報料者、搜查資料來源及查驗真確性。美軍當局則起訴部分洩密美軍,對洩密者絕不手軟。

Sunday, July 25, 2010

地產霸權

今次書展有不少好書,《地產霸權》是歷來批評地產發展商最有勇氣、最坦白的書,所有懷疑香港高地價政策的人都應該一讀。

作者alice poon 潘慧嫻曾任職新鴻基及嘉里,深入分析香港的地產商如何從地產開始,發展至壟斷公用事業、零售業務的大集團。潘慧嫻引述了非常堅實的數據資料,而且直指幾大家族,勾勒出華資地產商在香港回歸的政治大氣候之下,逐步演變成香港霸權的經過。

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1) 部分公用事業如水、電、交通等,需要一定程度的專營權,才能有成本效益。如何防止專營機構變成霸權機構?
(2) 所謂「積極不干預」,是否英國殖民地時代的掩眼法?
(3) 在自由巿場,優勝劣敗之下,最有力的競爭者終會勝出,如何防止它成為唯一的霸權?
(4) 大家族透過種種手法將影響力延至下一代、下二代,這些「新貴族」造成怎樣的不公平現象?

Saturday, July 24, 2010

手快有,手慢無

吃完晚飯逛書展,腳步自然而然走向天地出版社,想找找《一人一故事》,為它能否得到讀者青睞而忐忑不安。

若無其事地走進攤位,左看沒有,右看也沒有,有些心急,問店員:「請問有沒有《一人一故事》?」

店員:「就在外面。」

至外面,又找不到,目光掃射一會兒,又假裝無事問另一店員:「請問有沒有《一人一故事》?」

店員指一堆書:「在那裏。」

終於在書堆中,只找到兩本。多口問:「為何只有兩本?」

店員說:「不知為甚麼,這本書賣得很快呢。」

嘩,他一說,如聞仙樂,心中雀躍,馬上興奮地拿起那兩本書,哈哈大笑,以不同角度拍了很多照片。

Wednesday, July 21, 2010

好讀書,只圖好看,不求甚解

書展前夕,參加了閱讀大使畢業禮,與同學們分享我的閱讀歷程。

我讀書沒有特別心得,只貪圖好看,故事情節好看、圖畫好看、作者的文筆好看...不求甚解,也不求「有用」,最早的啟蒙讀物是「叮噹」漫畫和「小甜甜」漫畫。
其後,讀書速度快了,覺得圖畫書太快看完,開始看多些文字的短篇故事,如中國民間故事集、安徒生童話集,目的也只為了好看--在最短時間看最多好看的故事。

長大些,讀書速度又快了,短篇故事太快看完,轉攻小說,倪匡、亦舒的小說不離手。初中時代情竇初開,故事主角的纏綿愛意,令我錯誤地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愛情...

後來,看得更快了,一本小說太快讀完,開始啃長篇小說,如張愛玲的「半生緣」、金庸武俠小說,好奇心起,會試探性看看紅樓夢、史記、西遊記等千古傳頌的名著到底是甚麼。

到了高中,不但好奇,而且好勝,除了啃古典名著,也會讀英文小說原文,如阿嘉莎‧克莉斯蒂的偵探小說、1984、咆哮山莊等。其實未必每一個英文字都明白,但看小說又不是考試,只要好看,才不管明白不明白。正如前幾年追看的harry potter,對於caldron、house elfs等本來不太了解,反正追看下去就是了。

至工作時才「認真讀書」,讀書從享樂變成責任,熟讀基本法、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諮詢文件等複雜且枯燥的文件,還要每天研讀新聞,務必將重點記得分明,不可以「不求甚解」,而是字字必解。工餘有空,才讀讀閒書,讓腦子亂轉。

現在,除了讀書,也有寫作,形成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的循環。無奈寫作速度超慢,有如蝸牛爬行,辛苦耕耘了千言萬語,看看不滿意,又刪去重寫。

這次書展,除了與一百四十位記者合著的《一人一故事》之外,沒有其他作品,看著其他朋友興緻勃勃地交出自己的「作文試卷」,我也想盡快快完成手上的翻譯及小說。

希望不必等到明年書展,就能交卷。

Thursday, July 15, 2010

電話恐懼症

最近很害怕聽電話,每當見到沒有來電顯示或不熟悉的號碼,內心皆掙扎一番才接聽。

對方:「請問是張小姐嗎?」
我:「是。」
對方:「我是xx銀行/ xx財務/ xx減肥中心,有優惠俾你...」
我:「我不借錢/ 不減肥,唔駛!」收線。

一天總不幸地有兩、三通這種銷售電話,不得不對銷售員狠心,對方還沒說完便收線,以節省自己的寶貴時間。

有新聞指八達通公司將客戶資料交給其他公司使用,其實何止八達通? 我懷疑自己在銀行的資料,被轉移至銀行的保險公司,又轉移至相關的財務顧問。參加fitness club的資料,又在中心結業後不知被轉移至何處,怎有得追? 有時在時裝店、鞋店,又被聲稱送優惠咭,留下了少許個人資料,又收到無盡的宣傳電話,不勝其煩。

我會申請一個新電話號碼,以後所有銀行、保險、健康中心、美食優惠咭之類的申請,一概用新號碼,則所有人會自動打去新電話,我一概不聽便可。哈哈!

Saturday, July 10, 2010

讀《一人一故事》的十個理由

1. 新聞界的傳奇人物、江湖前輩、年青新人,說出心中最難忘的故事。
2. 揭露社會矛盾的記者,也會面對道德掙扎。
3. 成功奪得頭條新聞,靠運氣,更靠想意不到的小準備。
4. 記者自揭往事,披露尷尬的失敗及教訓。

5. 還未知道誰是誰? 認識各大媒體記者另一面的最好機會。
6. 長留記者腦海的,竟是這些人。
7. 著名新聞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情節。
8. 記者似乎「通識」世事,有何秘訣?
9. 外表冷靜的記者,甚麼時候動了真情?
10. 透過小故事,看到平淡中的真理。

Friday, July 09, 2010

《一人一故事》


《一人一故事》打破新聞界紀錄,集合141位新聞從業員,將他們最難忘的故事滙集成書。《一人一故事》也可能打破了香港出版界紀錄,是歷來最多作者合著的作品。 我有幸是其中一位編輯,懷著感謝的心,看著這本書從腦海中的構思,逐漸成形,變為一本看得到、摸得著、翻得開的書。

記者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他們真誠、熱情,不論甚麼人的話匣子都打得開,從他們嘴裏挖出新聞。

他們表達力強,每天都要趕「死線」(deadline),練就化繁為簡的能力,不論多麼複雜的事情,落到他們筆下,即一針見血,一矢中的。

他們臉皮厚,提問絕不退縮,不管有人暴跳如雷氣、破口大罵、尷尬難堪,也繼續追問。

他們黑白分明、慈悲憐憫,對於受痛苦、被欺壓、遭遇不公、手無寸鐵的人特別同情。

他們謙虛克己,只著眼別人的悲歡離合,卻把自己藏起來。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事,記者採訪無數好事、壞事,見過別人一輩子也見不完的好人、壞人,印象最難忘的,到底是甚麼事?

你幾乎永遠不會知道。因為,記者忙著寫別人的故事,以為自己心中那一個只是小事,就放下了,煙沒在密密麻麻的事件中。

所以,我要感謝本書每一位作者,你寫出來的也許只是小事,卻醞藏影響你一生的道理,而這,也將影響以後每一個年代的人,讓他們在心靈乾枯時得到滋潤,徬徨中找到提示,迷惘時知所進退。

更感謝每一個故事裏出現過的人,在你已經遺忘的過去,竟然與一位記者擦身而過,而你,留下了那麼深刻的足跡,以致他搜尋腦海時,把你找了出來。你的故事,也將影響以後每一個心靈,讓他們為你的快樂而喜,也為你的憂傷而悲。

Sunday, July 04, 2010

眾人皆Hea他獨醒

調查發現,六成受訪青少年每天花1.5小時「hea」。

「hea」的定義,包括漫無目的使用電腦、facebook明明沒人更新也慢慢瀏覽,漫無目的地與友人談電話,漫無目的地逛街,上堂等落堂...

何止,還包括:
- 上網至通宵達旦,第二天下午才起床
- 張開眼睛就上facebook
- 又開電視、又開電腦,卻不知看甚麼
- 身體拒絕活動,電話響時,不願起來拿電話
- 腦子拒絕活動,簡單的問題如17+25=? 也不願思考

令到「眾人皆hea」的facebook 創辦人mark zuckerberg,本身正是沉迷電腦的年青人。他是電腦天才,每天都研究電腦程式,終於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宿舍研發了facebook,把「網上同學錄」(有近照、簡單個人資料)變為現實。

在室友協助下,他們把facebook推廣至哈佛大學、其他美國院校,再以驚人速度橫掃全球--令更多年青人在電腦前hea日子...

Saturday, July 03, 2010

十點鐘,路上沒有車


晚上十時,路人行色匆匆,歸心似箭,我出了地鐵,偌大的彌敦道空盪盪。

專線小巴已經停駛,只好找的士。奇怪地,左等右等,等得全街都是焦急的人,卻久久沒有車。


為了避開其他競爭者,只好再往平時多的士之處走,走了十多分鐘,至吳淞街一帶,仍然半架的士也沒有。
家人打電話來:「世界盃開始啦,巴西對荷蘭,怎麼妳還不回來?」
恍然大悟。

Thursday, July 01, 2010

論人生經驗

如果因為窮得開不了飯,婦女被逼賣身,社會不應苛責。但是為了與男朋友吵架就當舞小姐,實在說不通。

「當舞小姐是人生經驗」,「不會說是做錯事」,跟本絲毫不合邏輯。

如果真的與男朋友鬥氣,在夜總會被人毛手毛腳幾天,應該已經受不了,最多學習兩、三天人生經驗就走了。男朋友既然看不起自己,又何必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被其他男人摸手摸腳? 竟然因而爭取了三個月「人生經驗」,實在離奇。

計算時間,6月至9月打這份「暑期工」,正好趕及9月開學,擺明是計算了上課時間,打工到最後一刻才離職。

也許周小姐此時急需「拆彈」,用非常好的說法解除負面新聞的潛在傷害,但她一句「人生經驗」,將令多少心智未成熟的的少女模仿,與男友吵架後理直氣壯去陪酒、賺錢、買名牌?
我很配服周小姐面對過去的勇氣,也對她爭取民主的熱情十分尊敬。但請不要說「沒有做錯」,也不是「爭取人生經驗」,這叫搵快錢。

音樂天才Emily Bear

天才不常見,見到Emily Bear這位鋼琴天才的演出,我頓時想:「如果我也是天才,也在三歲被父母發掘出來就好了...」
Emily Bear 幸運地投胎在音樂世家,有一位鋼琴家外婆。三歲時全家人探訪外婆,Emily伸手在鋼琴隨手亂彈,令外婆驚為天人,從此悉心指導。

她六歲時,登上美國晚間訪問節目「ELLEN」,即席演奏三曲,其中一曲是送給節目主持人ELLEN的小曲,創作這首歌只花了十分鐘,她的天真、天才,俘虜所有人的心。這個小女孩只學琴三年,已經驚動全美,成為演奏家、作曲家,八歲時已經出版了三隻CD、自己的曲譜,最愛即興演奏JAZZ。

看到她,人人心中難免不切實際地做夢,希望自己也是天才。

Emily Bear 令人驚嘆的琴技,可到以下youtube網頁慢慢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Zx1oIg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