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8, 2006

墨攻


最後衝刺,昨天晚上看了「墨攻」。

誠如各位的推介,果然好看。電影的戰爭場面,搞不好變成為多人而多人。導演張之亮的畫面則緊湊萬分,捨得放棄無用的場景,表現出大場面的驚心動魄。他用音樂與畫面說故事,兩小時看得緊張入神,不覺時間溜走。

劇本也寫得好,完場時看字幕,才知由日本漫畫改編。遍及多個地區的演員演得好、劇本也好,看得舒懷。夜裏打著呵欠回家,腦海仍蕩漾著電腦情節。

要上班的時候,一年只有空看一、兩部電影。現在一個月內看了兩部好片子,有如中彩票。

暫別在即,祝大家聖誕快樂,每天過得歡欣。
(圖片: 「墨攻」宣傳照片)

送給你的cream cheese cake


今天之後,要暫別一星期,做「人生大事」,才與你再在blog見面。(嘻嘻,你可能已猜到原因。)
很多未處理的事要處理: 交各種費用、去銀行、買日常雜貨、回覆信件...

全都做完了,就把冰箱裏剩下的蛋糕材料都弄成蛋糕,以免變壞,所以做了這個fluffy creamy cheese cake。

超市出售的cream cheese,盒面寫著不必焗爐的製法。我參考了多本食譜,在cream cheese中加入乳酪、檸檬汁、cream、蛋白,再加多些啫喱粉令之凝固,便成了這個fluffy cream cheese cake。

不像一般美國芝士蛋糕那麼油膩,而且製法簡單。味道...噢,太好了! 邊做邊偷吃,吃了不少呢!

生命之年‧四

再說說校園的欺凌自殺問題。

11月,文部科學省收到小孩子的來信,「預告」自己會自殺,文部科學大臣伊吹文明不敢掉以輕心,召開記者會好言相勸,驚動全國。但記者會後,已發生兩宗自殺,不知是否有關。其後,又收到7封自殺信件,實在令伊吹頭也發痛。

社會上有的評論,將矛頭指向傳媒。認為在傳媒的渲染下,正在煩惱邊沿的孩子有樣學樣,以致自殺頻生。但換一個角度看,既然自殺頻生,傳媒沒有理由不報導。學生留下了遺書,說是受欺凌而自殺,傳媒也沒有理由隱瞞不報。

這實在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課題,傳媒對新聞事件到底造成多大影響?

我認識的很多傳媒朋友,都了解「the news is the message」,故意低調處理自殺新聞。一些個別自殺事件,如果對社會沒太大影響,會故意不報,避免「宣傳效應」。但遇上了連串學生自殺,以致震動社會,卻不能不照事實報導。這個矛盾,很難解開。

生命之年‧三


收到12月的「文藝春秋」,是日本的政論月刊,剛好有關於校園欺凌的特輯。書中訪問了教育界人士及教師,提及的欺凌行為匪夷所思,有如電視劇。

1. 在教師面對挑釁地用刀刺向布娃娃;
2. 用繩子綁起同學的身體與脖子;
3. 用家政課的拉鍊夾同學皮膚;
4. 午膳時不讓受欺凌的同學吃東西;
5. 從後踢同學的膝彎、拉扯頭髮;
6. 在教室牆壁寫上「老師,去死!」等侮辱字句。

以上只是書中引述的部分事件。雖然只在個別學校發生,但別忘記,這都是在小學發生的事。閱後很為老師難過,也為孩子難過。真不知道社會出了甚麼問題,會有這麼充滿戾氣的小學生。

Sunday, December 17, 2006

生命之年‧二

日本連串欺凌事件中,學生選擇自殺,反映了衝不破的社會傳統。

如果是香港人,在學校受欺凌,可以向老師、校長、教統局、傳媒投訴,如果都不得要領,便轉校去,何必為了話不投機的人自殺呢? 但在社會階級分明的日本,「欺凌」是太普遍的事。辦公室員工以大欺小,員工的子女回到學校,也從小面對以大欺小這現實。

日本教育界討論這個問題,認為學生、教育界、家長都有責任。

在學校,現在已出現所謂「學級崩壞」的現象,一些中學,甚至小學裏,學生毫不尊重老師,上課四處走動,粗言穢語,從學校窗戶抛石頭、倒水襲擊街上行人,甚至對老師拳打腳踏。連老師也可襲擊,對體弱矮小的同學更不會看在眼內。

部分不稱職的老師也被指責,公立學校每年有500個老師被指「指導能力不足」,不懂處理問題學生,甚至帶頭欺凌學生,或者用言語暴力。學生如果受同學欺凌,這些老師也不懂處理。

學生向父母傾訴,但父母有的太忙、有的以為小孩子吵吵架無所謂,並不重視。

最後,求助無門的學生便走上絕路,令人唏噓。

生命之年‧一


日本每年年尾,都有一個「今年漢字」選舉,今年選出了「命」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此起彼落的學生受欺凌自殺事件。

10 月有兩名初中學生自殺,11月曾經一天之內有兩名學生自殺,踏入12月,又發生一宗初中生自殺,和一宗小6學生跳樓輕生事件,還有其他自殺不遂的事件。難怪民間人士如此著急。

本港的學生自殺事件,較多是因為學業壓力。日本則因為困擾幾十年的學校欺凌問題。欺凌實在太常見,常見得每間學校都有發生,以致出現「女王的教室」這種題材的電視劇。

我剛剛到日本時,日語課本也有提及「欺凌」(ijime)。書中正面地說:「不應欺凌弱小的同學。」當時大惑不解,這些事小學已經教了,還要向大學生教一遍嗎? 日語老師一本正經解釋道,「ijime」就是以大欺小的不好的行為,在學校裏常有發生。

曾經以為是戲劇化的「叮噹」漫畫的情節,原來就是現實的縮影。
(圖片: 朝日新聞asahi.com)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可憐的薑餅人


如果你對政治無興趣,可能對「吃」有興趣。

大家熱烈討論天星碼頭之時,我昨天抽空做了「應節」的事: 烤了薑餅人及雲呢拿味的聖誕曲奇餅。

可能餅模太大,一個餅人有手掌般大,烤出來的薑餅人不夠硬,放上架子待涼時,有的身首異處,有的四肢分離,慘也。反而較小的聖誕樹、心形曲奇則平安無事。

要說說薑從何來,為了得到大量不太辣的薑蓉,我故意去糖水店吃了個薑汁撞奶,吃罷請他們把搾了汁不要的薑蓉送給我。加入曲奇餅材料中,味道剛剛好!

P.S. TLC: Tiramisu的食譜,整理後會公開給大家。

矛盾


想不到關於天星碼頭的意見,引來大家這麼多討論。討論是好事,發現矛盾所在,才能解決問題。

既然如此,我想與大家討論一件比較關心的事,就是政客與政府常常糾纏的「最低工資」問題。

我常常感到矛盾。一方面,根據社會學家的說法,最低工資是傷害弱勢社群的政策。假設最低工資是每月5000元,僱主可能解僱兩個3500元的60歲洗碗工,改以5000元聘請一個40歲年青洗碗工,節省開支。結果好心做壞事,更多人因而失業。

另一方面,支持最低工資的人,正因為現在的「弱勢社群」的收入太低,應該把工資定於稍高水平,使他們活得更有尊嚴。這也是事實,一些看守廁所、清潔打掃的工人,工資低至3000元,實在不足應付生活。

曾私下問一些「老闆級」朋友,一旦實施最低工資,會否令他們開除更多人。得到的結果頗為意外。

(1) 他們沒有聘請這麼低薪的全職員工。清潔打掃的工作,大公司外判給清潔公司,中小企只聘請兼職清潔工,不必面對這問題。
(2) 清潔公司的老闆,即使付出相若工資,寧願聘用年青外勞,也不願請本港的高齡打工仔。
(3) 飲食界傾向寧願多付工資,聘請較年青(40-50歲)高生產力的人做洗碗、打掃的工作。
(4) 大家都認為香港平均工資比內地高,與其花時間爭辯最低工資,不如索性全間公司結業,開到內地去。因此,一些專業工作如會計、電腦程式的工作,都由內地分行負責,工資只是香港十分之一。

下一個不科學的結論,就是弱勢社群不但收入低,而且受僱機會也低得很。那麼,「最低工資」能否幫助他們呢?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天星碼頭鐘樓


強闖天星碼頭事件,被傳媒及政客利用,變成政治事件。事件從頭至尾,都是一件小事。臨近特首選舉,小事竟然化大。

(1) 強闖者只有10多人,實在代表不了甚麼民意,只代表他們自己。這10多人除了「集體記憶」這個理由之外,找不到拒絕清拆的理由—別忘記,政府已答應覓地重建。

(2) 事件發生後一個多小時,「多位立法會議員」趕到聲援。換言之,尊貴的議員如非見到新聞報導,跟本不知此事,也沒準備參與。但小事既然化大,即自動現身,成功出鏡。

(3) 立法會馬上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天星碼頭鐘樓存廢。諮詢5年期間無人反對,發生了衝突,議員卻「突然愛護古物」令人奇怪。

(4) 示威者與工人發生衝突,才引起傳媒興趣。傳媒蜂擁而至,只因採訪「衝突」,不是「聲援」,示威者與議員似乎搞不清楚。

(5) 曾蔭權親自回應,又命孫明揚見記者,演變成高層事件。如非臨近特首選舉,他才不會費心,也許只有一位警長講解事件。

(6) 強闖工地阻止工程進行,是刑事問題。如果是私人工程地盤,一早拉去官府了。但官家地盤,反而可以任人霸佔24小時,奇也。

臨近選舉,光怪陸離。我在家休假,看到這兩天的新聞,不吐不快。

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攝影‧三


數碼攝影機是偉大的發明。

不必進黑房,不必沖洗底片,不必等照片顯影,馬上見到構圖,比畫畫還方便。看完又可刪除,方便省錢。

當年為了學「新聞攝影」,同學們合資買底片、買相紙,買藥水。每拍一張照片都戰戰兢兢,唯恐浪費。

現在則自由多了,一天忽發奇想,用數碼相機拍下超慢快門的霓虹燈。只見線條奇幻,有打破框框的快樂。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攝影‧二

幸好有史東老師,令攝影變成創作,創作變成樂趣。

有一次,要利用超快或超慢快門,拍攝出有動感的相片交功課。當時認識跳芭蕾舞的朋友,於是為他拍下一張空中飛躍的照片,刻意見到空中的雙腿朦朧了的動作。

到了交功課那天,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畫面清晰、構圖嚴謹,很為自己擔心。因為我的照片只有動感,卻見不到很清晰的線條。甚至可以說,舞蹈員跳得太快,雙腿對不中焦點,在相片裏模糊飛動。

想不到,發還功課那天,史東老師力讚我的照片。還說眾同學作品中,只有我的照片見到動感。那一刻,心中很感動。自由創作但不依章法,竟然有人欣賞。日後做事,有時會靈活變通,就因為史東老師在我年青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張照片不是甚麼驚世之作,但學到了深遠道理。已贈予相中跳舞的朋友,遺憾不能在此展示。

Sunday, December 10, 2006

Tiramisu


Tiramisu 其實很容易弄。不必焗爐,重點是蛋白打得好,mascarpone芝士用得多,加上頂級巧克力粉,味道已經很不錯。

昨天弄了很多tiramisu,放在塑料保鮮盒,存放冰格。想吃時提早解凍,便能享用。

收集了很多不同的tiramisu食譜,製法各有不同。正如我們煮腐竹糖水,每人的用量、材料都有些出入。昨天這個版本,為了省mascarpone cheese,多放了cream及cream cheese。味道還可以。想多些咖啡香,加些kahlua或baileys咖啡酒,馬上多了香醇韻味。

下次會試試,加入薄荷香味的版本。

攝影‧一


竟然有朋友欣賞我的相片,真是獻醜了。如果我的照片有任何可觀之處,都是老師的功勞。

唸了4年新聞系,最喜愛「新聞攝影」課。

自小已經喜歡拿著顏色筆塗鴉,攝影有如把塗鴉化成相紙上畫象,也是創作,有自由的感覺。

老師是Mr. Robert Stone,中文名「史東」,曾在美國任攝影記者多年。他上課沒有學院派老師的理論,每次講一個題目,學生拍照回來,上課時間自行進黑房倒藥水、沖底片、洗照片、裁放大小。體裁、形式不限,反正拍得好便成。每次上課都很快樂,是最快樂的課。學到夢寐以求的技術。

這張黑白照是其中一份功課。老師接受大學刊物訪問,卻苦於沒有好看的官方照片,索性叫學生每人為他拍一張,挑最好那張發給刊物。我拉著老師,在新亞書院的水塔下拍了一個多小時。很喜歡這張照片,但不知是否當選。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晚霞


一抬頭,看到天邊絢爛的顏色。

上次的黃昏,早遺失在記憶裏。

發呆,看那懾人的色彩,漸漸隱去。

Wednesday, December 06, 2006

世界電信展


世界電信展在香港舉行,是科技界盛事。 對我這個不懂資訊科技的人,就是劉姥姥入大觀園的機會。

獲邀入場的人,都有紀念品,尤其是前兩天的部長級晚宴,每人獲贈的「電子相架」,實在很新奇。

這其實是一個小小的電腦屏幕,後面插入memory stick,儲存在裏面的照片便像幻燈片般,輪流在相架出現。如果畫面像電影般活動,便活脫脫是harry potter 世界的照片了。

坦白說,電子相架不太實用,既要插電,又要事先張羅照片儲進memory stick。但這到底是高新科技(當然還有很多我不理解的科技,所以此處不懂介紹),把這種產品當作紀念品派發,眼界大開。

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內地孕婦軍‧三


我有去公立醫院做產前檢查,也有去私家醫生處檢查。

公立醫院的檢查,一字記之曰等。

量血壓要等、磅體重要等、見護士要等。近半年才見醫生一次,其他檢查都是去健康院,只有護士對談。為了等那短短十來分鐘的見面,要花個半天。健康院是頗為古舊的建築,幾乎可以申請成為文化遺產。

如果想去私家醫院生產,一字記之曰早。「早」,是指6個月或以前,要一早見產科醫生,為你登記床位,否則到時痛得要命,也沒地方產子。

婦科醫生說,曾有一位香港孕婦,未到剖腹生產日便陣痛,急急忙忙到了私家醫院,卻苦無手術室。由於她預約的日子仍未到,只好等候手術室的空檔。等呀等,等呀等,等了3小時,痛得要死要活,仍等不到手術室。結果一氣之下,終於走了。
「走去那裏?」我問。
「應該是公立醫院吧。」醫生說,「私家醫院沒空位便不接待,但公立醫院一定要接收。」

所以,如果你想在私家醫院生產,別以為處身事外。我拿著自己的私家醫院「床位登記號碼」,珍之重之,希望不會步那位可憐媽媽的後塵。

Monday, December 04, 2006

內地孕婦軍‧二

公立醫院3-5萬元的入院費,沒有阻嚇力,不能阻止內地霸王孕婦,也不能減少有能力付錢的內地孕婦。

你知道內地超生的費用是多少嗎? 以北京為例,多生一個,一次過要交大約10萬人民幣的費用。北京朋友說,這費用不是「罰款」,而是為社會額外人口付出成本。日後孩子長大,醫療、學校、社會保障等,都要「收回成本」,所以第二個孩子直至大學畢業,都要多付錢,只是超生的孩子「用者自付」原則。

內地大城市經濟富裕,付得起10萬元人民幣和日後生活費的人不在少數。偷偷在香港超生一個,只需付3-5萬元的「友情價」,無論如何也比內地便宜。隨著內地開放「自由行」的城市越來越多,內地孕婦只會越來越多。加價不能解決問題。

我贊成保障人權,在港出生的人享有居港權,更能解決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只是,醫管局對付不了霸王孕婦,又無措施限制孕婦入境。不論有無居留權,大家自出自入,香港成了超生天堂,醫院怎麼承受得了呢?

Saturday, December 02, 2006

內地孕婦軍‧一

身為孕婦,見到醫管局難以控制「走數」內地孕婦,十分氣憤。

醫管局提出措施,將入院費由2萬元增加至3-5萬元,天真地以為能減少20%內地孕婦。其實不但不能減少來港孕婦,也漠視了「走數」問題。如果存心欺騙,連2萬元的入院費也不付,則3-5萬元的費用也不會付,加不加價,跟本毫無關係。到時真正付款的人少了,住霸王醫院的人一定不減。助產士、醫護人員的壓力同樣大。

內地孕婦生子後可以輕易走掉,因為領取出世紙太方便,只須多付費用,便可一天內取得出世紙。拿了証件,帶了孩子,醫院中門大開,便堂而皇之不付款回家,反正無人檢查,出入境也不限制。

前兩天,明報訪問了法律專家陳文敏教授,講明以行政手法限制霸王孕婦,例如限制無居留權的孕婦來港、不付入院費則沒有出世紙等,不會侵犯人權。但醫管局諸公聽而不聞,視若無睹。納稅人的錢,就白花花消失了。

醫管局到底在做甚麼?

有關陳文敏教授訪問,請見下列網址: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ews/show_news.cgi?ct=headlines&type=comments&date=2006-11-30&id=2281834

父子


昨晚看了「父子」,很有人性、很感動。看到香港人拍出這麼好的片子,是更深一層的感動。

故事主要說一對夫婦離婚後,潦倒爸爸帶著孩子的生活。

作為電視新聞從業員,對剪接、配樂、畫面有一定認識。以往很不喜歡港產片,因為「口水多過茶」、「畫公仔畫出腸」,說故事差勁,毫無思考空間。

看「父子」,則是完全的讚嘆。音樂用得尤其好,先有音樂,預備了觀眾情緒,稍後才出下個場景。畫面也用得好,導演譚家明以現代畫般的靜默,交代很多事件,跟本不必多費唇舌。鏡頭冷靜旁觀一家三口的痛苦,觀眾自然心神領會,種種矛盾在心中迴盪。

譚家明是一位好導演。只有好導演,才有空間讓演員盡情發揮,才懂把握演員最微妙的感情變化。演員在影展中得到殊榮,因為他們自己有實力,也因為遇上一位好導演。

這部戲值得入場欣賞。(照片為「父子」電影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