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08, 2007

洗名與洗腦

李登輝中學至大學階段,正值「皇民化教育」(1937-1945)的全盛期,這是日治時期在台灣推行的政策。

皇民化教育很多不同名目的政策,其精神就是洗名與洗腦。

李登輝的日本名「岩里政男」,於1940年推行改名運動後,兄弟們都改姓岩里。學校以日語為公式語言,禁說台語,並鼓勵民眾在家庭內說日語。李氏一家改了日本名字,可見是比其他家庭更主動的積極分子。其後,李登輝以優秀成績獲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取錄,有如港人子女獲奬學金入讀牛津大學,光宗耀祖。

至於洗腦,台灣學生都與日本學生一樣,要背誦「教育勅語」,內容是日皇呼籲臣民為國盡忠,扶助皇運,這裏說的「國」當然指日本。

你聽過日軍對美軍自殺式進攻的事吧。為甚麼他們那麼盲目地愛國? 那麼徹底?

因為小學時已開始這種教育,每家學校建「奉安殿」供奉日皇照片與教育勅語。學生經過,必須全身成挺直的直角般,行「最敬禮」。皇帝就是神,就是不可侵犯的上帝。神叫你做甚麼,都要服從。

自小受了這些教育,戰場上粉身碎骨也不怕。教育,是最可怕的武器。

11 comments:

L.F. Tang said...

「如果有那位香港士紳,家庭成員之間只講英語,以一口流利牛津腔自稱英國人,他還不是與李登輝一樣嗎 ?」 這幾句話真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

從歷史背景看, 香港與台灣曾經分別被英國、日本統治了一段不短的時間。事緣中國清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 (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 1860年簽下《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 ; 1898年7月1日起租借新界, 租借期為 99年),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臺灣的割讓問題也可追溯到中國與日本於1984年7月25日爆發的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派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永久割讓給日本。若從歷史角度分析,兩者並無分別。

如果港人不是善忘,大家一定還記得在《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定前,有三位獲英女皇封賜爵士榮銜的香港議員於1984年到北京見領導人,希望以「主權換治權」,但最後都被鄧小平駁回了。當時,除了幾份左派報章批評他們的做法外,大部份香港市民並沒有責備他們出賣港人,不少香港市民甚至希望他們的游說行動能夠取得成果。回說今次李登輝去靖國神社拜祭,大家就斥罵他賤踏中國人的尊嚴。在兩件事件中,我們是否有雙重的標準呢?

台灣與香港雖然同在外侮侵略事件中淪為殖民地,但人們對兩個侵略國的歷史評價卻截然不同。大家都認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攻佔行動帶給了亞洲人永不磨滅的苦痛 (我也同意) ,相反地,香港今天的繁榮卻是英國人百多年管治的功勞 ( 儘管這些都是事實的部分,但當日英國發起鴉片戰爭的動機是絕對不良的)。

我不是在鼓吹或煽動任何反英情緒,因為仇外與媚外都是不對的,只是在看問題時,我們可從多個角度思考而已。

最後,我想起時常有人問:「神愛世人,為何容許這麼多紛爭、災難發生呢?」

事實上,人類過去和現在的苦難,有些是天災 (其實人為的地球暖化問題正引起不少災害),但大多數是人禍 ( 如:戰爭、仇殺、愛滋病等) ,有些當然是神的審判 ( 如 : 天火焚城--- 所多瑪、蛾摩拉的毀滅 ) 。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今期《中信傳書》的主題是「美好人生來自真智慧」。 箴言4章5節提醒我們 :「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L.F. Tang said...

神,沒有地位?!

今日,不少人服從的是君王和上司,崇拜的是偶像和虚榮,追求的是金錢和享樂,上帝在他們心中卻沒有任何地位!

Gideon said...

就好似 microsoft 響各大中小學校設電腦一樣,將來啲學生出到黎社會就認為世界上只有 windows ,冇其他 O/S 選擇一樣。

唔好意思,又講電腦....

L.F. Tang said...

在今日的個人電腦 (PC)平台裡, Microsoft Windows 的擴展,已到達了一個全球性壟斷的危險境界,這委實是一個經濟的大課題。

其實,中國的聯想公司早於 2004年4月已推出兩款基於 * Linux操作系統的PC產品。這是有重大意義的一小步。

未來,要打破此壟斷困局,跨平台操作系統 (如 :JAVA ) 可能是其中一個發展的方向。當然,背後還要有多方面的配合才可。

* 案 :
「幾年前,有人感到在發展Linux作業系統(特別是桌面Linux系統)時,勢將面對已經移植到Windows平台上的大量應用軟體的壓力和人們使用習慣的挑戰,他們希望Linux要解決好對Windows的相容(Compatibility)問題或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 問題;隨著近幾年Linux的迅速發展,Linux對Windows的衝擊,微軟的某些主管也開始呼籲要解決好兩個異構作業系統的互操作問題。 ……」
《關於Linux系統和Windows系統的互操作問題》2006年8月15日
http://www.mozine.cn/

Anonymous said...

李登輝是歴史留下來的人物,如不作任何道德評價,他的政治手段是台灣無人能及。

L.F. Tang said...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在眾多領導人當中, 我最敬愛朱鎔基總理。 他退下來後就完全不再有任何權位的戀棧。

Anonymous said...

Re: "臺灣的割讓問題也可追溯到中國與日本於1984年7月25日爆發的甲午戰爭"

1984?

香港人不想回歸祖國, 並不是因為我們忘記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不是因為我們不愛國, 只是因為我們不愛共產黨, 害怕中國的共產黨, 從文革到六七暴動到六四, 中共給我們的印象都是如此可怕和橫蠻, 我們即使是多麼清楚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在80年代香港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的那個時候, 也沒有可能會希望突然受中共統治吧!

Re: "香港今天的繁榮卻是英國人百多年管治的功勞"

不管你是否認同, 這個的確是事實, 更諷刺的事實是 ── 香港自從回歸之後, 真的是各方面也急促倒退, 當天的繁榮, 已在這十年間白白斷送。

請你們弄清楚, 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不等於要愛護共產黨, 愛國也不等於要愛黨!

以香港人跟李登輝比較是不適當的, 兩者根本沒有一個可以比較的基礎。我再說一遍, 香港人任憑再祟洋, 也從沒有否定過鴉片戰爭這一段歷史, 更加沒有認同日本沒有侵華!

L.F. Tang said...

1.
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問題上, 可有至善與次善兩個不同層次的討論。

我舉一例 , 甲說 : 你若不信耶穌,他日一定要落地獄 (這種傳福音的方法, 我不贊同)。乙本來不相信甲所說的話,但基於買保險的心態, 想到自己若然不信, 萬一甲所說的將來真的出現,豈非很「蝕底」,所以他就說在這情況下信了主,但自己就從不讀經靈修。這是至善還是次善的信仰呢 ?

“香港人不想回歸祖國, 並不是因為我們忘記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不是因為我們不愛國, 只是因為我們不愛共產黨, 害怕中國的共產黨 …. “ 同樣地,若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而拒絕重回母親的懷抱,這是至善還是次善的論據呢 ?

錢鍾書於1935年考取第三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大學畢業後,錢沒有在英國留下來,他仍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下,返回祖國作育英才。以錢在國學、比較文學和文化批評各領域的卓越成就,如果他願意留在英國發展,肯定比在新中國當教授的待遇好上千百倍。但我們未聽過錢後悔自己當日的決定,因為這是至善的考慮。

母親過去縱有任何不是,我們這個被英人代養的兒子,長大後,是否就應拒絕相認呢?

我們談論祖國的母親時 (儘管在回歸前),不要只批評或責駡她以往種種的錯過,而應多一份關懷、愛護、體恤與寬恕,耐心地向她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彼得問耶穌,該饒恕弟兄多少次,到七次夠了麼 ?耶穌回答 :「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 18:21-22)


2.
“不管你是否認同, 這個的確是事實, 更諷刺的事實是 ── 香港自從回歸之後, 真的是各方面也急促倒退, 當天的繁榮, 已在這十年間白白斷送。 “

香港今天的繁榮,並非全是英國人百多年管治的功勞,港人的勤奮和拼搏,才是主要的原因。

我們在各方面真的急促倒退嗎 ?

香港在這十年裏遇到的巨變,如: 金融風暴、沙士和禽流感等,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問題。特區政府的施政,無疑仍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批評者個個都只是事後孔明,尤其以一些立法局議員為最。就以沙士事件為例,議員當日毫不留情和「義正詞嚴」地斥責威院有關主管醫生的失職。請尊貴的議員看看「亞洲英雄」沈祖堯醫生《不一樣的天空》一書,未知他們看後,會否為對别人的苛責而感到汗顏呢 !? 1998年金融風暴中,特區政府動用外匯儲備入市,成功擊退國際大鱷炒家,卻引來社會上一片批評之聲 (其中肯定包括當日沽空期指的投機者)。今日回看過來,這些指責又是否公平呢 ?

其次,香港人只關心「經濟繁榮」帶來的財富效應,他們大多從自己的存款戶口、樓價、薪酬等各方面著眼。我們可會覺得心靈豐裕比經濟繁榮更重要呢?「在黑暗的日子裏 (沙士事件) …… 這個城市充滿了欣賞和祝福的氣氛,恐懼中同時經歷到祥和。」(《不一樣的天空》蔡元雲醫生序 )

其實,心靈的富足與恆指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錢穋先生在新亞桂林街時期寫成了好幾部不朽之作,他就是憑著「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百折不撓的精神。

在未來的日子中,香港人仍要充滿信心、認定目標、堅持理想、昂揚奮發呢。

L.F. Tang said...

更正一錯字

其實,心靈的富足與恆指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錢穆先生在新亞桂林街時期寫成了好幾部不朽之作,他就是憑著「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百折不撓的精神。

L.F. Tang said...

多謝指正

臺灣的割讓問題也可追溯到中國與日本於1894年7月25日爆發的甲午戰爭 ...

Anonymous said...

Re: "母親過去縱有任何不是,我們這個被英人代養的兒子,長大後,是否就應拒絕相認呢?"

沒有應不應該的考慮, 我認為這是個人的選擇, 你喜歡跟她相認, 那是你的選擇, 我沒有本事移居海外, 我被迫留下來了, 但如果你問我, 我是絕不願意重投她的懷抱, 你喜歡跟她相認是你閣下的事, 但你絕不可能強迫別人跟你有著一樣的想法, 我只是被迫跟她相認, 但我是從心底裡的不願意、不喜歡, 在這種事上, 我認為我至少有"不喜歡"的權利。為什麼一定要將自己的燈罩強罩在別人的燈上?

Re: "香港今天的繁榮,並非全是英國人百多年管治的功勞,港人的勤奮和拼搏,才是主要的原因。"

如果香港當初不是英國殖民地, 任憑港人再勤奮再拼搏, 也不可能會有回歸前的繁榮。數十年來, 內地想必也有過不少勤奮、拼搏和充滿理想的人吧。但結果是?? 希望你只是個年輕人, 如果你告訴我你已是年過三十的人, 我會替你過份的天真無邪擔心。

Re: "我們在各方面真的急促倒退嗎?" + "香港人只關心「經濟繁榮」帶來的財富效應,他們大多從自己的存款戶口、樓價、薪酬等各方面著眼。"

如果你認為我所指的只限於經濟的話, 那你真的是太膚淺了! 建議你多點留意周遭發生的事, 多點留意時事, 多點看不同報章的社評, 跟不同國籍、階層的人多點接觸。

中共或老董式的喊口號對我起不了作用, 回歸之時, 我已成年, 教統局和民政事務局那連串落重本的洗腦式國民教育, 對我來說只是勞民傷財的無聊笑料。

我也是基督徒, 建議你不要有事沒事也引用聖經, 傳福音也要看場合, 像你這樣硬傳福音, 最終只會把更多人嚇跑。又, 錢穋先生在桂林街的事跡, 我早已聽聞, 桂林街也是我常會經過的地方, 但我看不出錢穋跟我們討論的東西有什麼關係, 太過急於拋書包有時未必會對立論有幫助。

討論到此為止,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 你若再回覆, 我也不會sai 口水回應你了。

母忘六四、爭取2012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