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關於日本.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關於日本.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October 14, 2015

郵筒何辜?


香港郵政的袞袞諸公,想把郵筒上「不合適」的皇冠徽號除去,未免太過大驚小怪了。英殖時代的遺物,香港還少嗎?上至特首官邸、終審法院大樓,下至每天經過的公主道、太子道,還有遊人如鯽的維多利亞港,無不充滿前朝宗主國的氣息,正是香港特色,改得了多少?

歷史上,大規模改變香港的行動曾出現過一次。在1942年的日佔香港,日本軍政當局一夜之間改街名,非常大刀闊斧,皇后大道中變為「中明治通」,干諾道中改為「中住吉通」,英皇道改為「豐國通」。司機開車上街,包保不知身處何方。

地區也要改名,跑馬地變成「青葉區」,尖沙咀是「湊區」,旺角是「大角區」,紅磡叫「山下區」。殖民地官員當然是「去殖」重點,金髮藍眼的殖民地高官一律抓走,統統送往集中營。

大動作之後,香港馬上盪漾着濃厚的東洋情懷。但改名不能令軍政當局獲得市民支持。1945年日本戰敗,市民歡呼雀躍,全部街名、區名回復正常。


當年的香港人和現在的香港人差不多,並非擁護英國王室,只是想生活如常而已。郵筒何辜?不過是街上仍然可以使用的古迹而已,何不讓它們靜靜地繼續服務?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櫻花緣- 中大人在日本

這是歷代留日中大校友合著的書,從七十年代的中日建交期,到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九十年代繁頻交流,以至二千年的經濟爆破,各年代的留學生,寫下了不同時代的足印--我就是八十-九十年代留學的其中一人。

寫完出版後,與眾作者聚會,更是一見如故。

大家互訴不同年代兼職打工之情,麥當勞多少錢時薪、教英文多少工資,賺了微薄的薪水後,如何往北海道滑雪、鹿兒島泡溫泉...

趁年青往外闖,無論多辛苦,他日也化為笑談,值得值得。

Monday, May 05, 2008

請在家裏做


地下鐵公司說:「please do it at home.」
在家做甚麼?夾眼睫毛、化妝、畫眼線、塗指甲油也。
也見過海報叫人合起雙腿,因為日本男人常張大兩腿坐地鐵,令鄰客屁股也擠不下。
應該再來一張,叫金髮女生在家換襪子、長毛男生回家鬆皮帶。你說,遇上這些場面,雙眼該放那裏好?

Friday, April 11, 2008

女主播餅乾


日本通鄭家輝從日本帶來的手信。

TBS電視女主播曲奇,每盒都以女主播玉照包裝,曲奇上印著日語急口令。邊吃邊練習,既有特色,又富教育意義,哈哈,真虧他們想得到!
只是,如果有主播離職,來得及印刷新的包裝紙嗎?

Friday, November 23, 2007

如果你是健吾的fans

在老兵的演說之前,還有三場很不錯的講座。
健吾(日語很厲害的香港人)與作家佐保暢子(廣東話很厲害的日本人)對談,討論中日文化。

健吾這位年青人潮得可以,如果這位博士默不作聲,你以為是日本的潮人明星。
以下兩場講座,也許你有興趣。我當然也會捧場啦。


11月28日(三)
趣談中日文化碰撞(粵語)
‧佐保暢子小姐(旅港作家)
‧健吾先生(文化評論員)
5:30-7:30pm 黃麗松講堂

11月30日(五)
中日關係(普通話)
‧蔣立峰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
5:30-7:30pm 紐魯詩樓22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