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0, 2007

廚神的故事‧一


廚神森原真治到了香港。

若說他的本領,可由一鍋湯開始。日本的湯,正式名稱為「吸物」,除了常見的開水加味噌醬煮成的混合物之外,更正統的做法,用昆布及鰹魚乾,加少許醬油煮成清湯。各物的微妙比例,難以言傳,全靠他親自試味。

每天開始營業前,花不少時間煮這一鍋湯。昆布由九州運來,鰹魚是日本出產,煮魚、泡烏冬,基本都靠這湯。他還帶來一名徒弟,專門煮湯。

勞師動眾,到底多少食客留意這碗湯? 他冷冷地說:「不管他們懂不懂,我有我的堅持。」

Saturday, January 27, 2007

尖沙咀與天水圍


晚上逛星光大道,欣賞美麗的夜景。幾處樂隊演唱,「粉絲」團團環繞,冷風中洋溢熱情,假日氣氛甚濃。

其中一隊竟然唱起印尼民歌,曲調婉轉,節拍動人。幾十對老人聞歌起舞,拖手抱腰翩翩踏步,中外遊人齊齊拍掌唱和。一曲既終,又唱起幾十年前的英文老歌,歌聲比附近唱粵語流行曲的年青樂隊好得多,充滿浪漫情調。

原來是天水圍公園的歌者,移師到星光大道了。

他們為夜景添了氣氛,遊人為他們壯了聲勢。離開天水圍公園,找到欣賞他們的觀眾,原來有更大的舞台。

Friday, January 26, 2007

沒有blog的日子‧二


沒有霧的日子,常常看到日落。

這是另一個黃昏,滿天澄藍嫩橙,霞光輕雲遠飛,看得陶醉。

難怪在「小王子」書中,小王子一天要看四十四次日落。

沒有blog的日子‧一


謝謝各位指點。

今天忽然可以上blog,而且速度奇快,興奮如中彩票。我會先往sinablog 看看怎樣用,再想想如何搬家。

沒有blog的日子,幸好還有朋友,可以面對面談心。幾位大學生朋友來訪,一齊烤巧克力曲奇。他們一邊討論將來前途,一邊動手製曲奇餅,玩玩談談,氣氛特別溫暖。

別看樣子黑漆漆的,除了咖啡粉稍多,聞起來有些像燒焦之外,味道其實不錯。 邊講邊吃,竟然風捲殘雲地吃光。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電腦盲遇上電腦謎

幾經艱辛,試了不下幾十遍,花了多天光陰,我才在街上一個電腦,login這個blog。

過去三、四天,每當login想加入新文章時,往往苦等幾分鐘,然後出現一個「找不到你的網頁」的說明。這已夠令人失望。兩天前,竟然連主頁也看不到,只顯示空白一片的一頁。頓時腦海疑問叢生:電腦病毒? 我自己錯手delete了自己的blog? 有黑客?

也許是我家電腦出了問題,也許是我的blog太多文章。各位電腦英雄,如果你有解決的方法,教教我吧。

P.S. 暗黑的卡夫卡,謝謝意見,已在「長尾」那段文章的comment處回覆。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尋書

正想重溫「世界是平的」,卻遍尋不獲。

請問是誰借去了?可以繼續借閱,但請通知我,以免失散。

此書作者曾獲普立茲新聞奬(Pulitzer Prize),亦有電視工作經驗。新聞工作者看他的文章,彷似看documentary電視專題的稿子,獲益良多,所以我一定要把書找回來呀!

世界是平的


昨天,印度最大IT公司Infosys的老闆到了香港。Infosys,就是「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書中其中一個研究對象。

「世界是平的」是去年最有啟發性的書,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但我仍覺得有需要大力推介。

簡單來說,世界原本很不公平,互聯網的出現,令世界上每個國家之間再無距離,資訊可以自由流通,人才也可透過網絡自由流通,令不公平的世界變得「平」。

印度是其中一個受惠最大的國家,美國大企業的基本電腦程式工序已大部分外判給印度公司,還有醫院的網上診斷,甚至中、小學生的補習,也可透過web cam請印度的補習老師代勞。香港的匯豐也將部分IT工序轉移印度,就是為了低廉的工資。

換言之,發展中國家的人,只要懂英語,已可透過互聯網與發達國家競爭。這是發展中國家的佳音,卻是發達國家待業青年不太好的消息。

給我們的啟示: 在「平」的世界,競爭無限大。必須找出自己的真正價值,才能突圍而出。

網絡上的長尾巴



美國最近流行的話題,就是「長尾」(The Long Tail)。此乃Wired雜誌總編輯Chris Anderson發明的新字眼。

所謂「長尾」,指非主流的產品或意念。以往大家只注目於最吸引人的大熱產品,凡在銷售曲線高峰以外的產品,通通被市場忘記。隨著互聯網興起,以往只重熱門的想法行不通,反是曲線圖上形成一條尾巴狀的各種非主流產品,賺錢最多。

書中以電視為例,「可以把一個節目帶給一百萬人,卻做不到相反的事: 把一百萬個節目帶給一個人。」但新的媒體卻有這種威力,互聯網、You Tube、 iPod、 Amazon,還有很多書中舉出的例子,都說明新一代觀眾是主動找資訊,而非呆坐在電視前等節目的人。

這個意念對我有很大震撼。

香港新聞界仍在傳統的觀眾群打轉,離不開電視、報紙的「觀眾、讀者」概念。但新一代人,例如每天上網的你,或比你更年輕的十來歲青年,電視、報紙可有可無,也毋需編輯教他如何看新聞,他自會找尋自己想看的東西。

十來歲的人,很快便成為社會支柱,到時社會只重網上資訊,傳統媒體必定漸漸沒落。新聞必須適應新科技,才能延續下去。我們的新聞同業,改革要快呀!

Saturday, January 13, 2007

我的tiramisu食譜


答應了tlc的tiramisu食譜,公開給大家。這是從朋友處抄來,加上一些自己創作而成的食譜。你也可以按自己口味更改。

材料:
意大利芝士(Mascarpone cheese) 250g
軟芝士(Cream cheese) 50g
cream 50g
蛋白 2個
蛋黃 2個
砂糖 2oz
魚膠粉 1茶匙
即溶咖啡粉 2湯匙
熱開水 2oz
baileys 咖啡酒 1湯匙
手指餅 (Savoiardi) 12件左右
巧克力粉(Cocoa powder) 2湯匙

製法:
1. 咖啡粉放入開水溶解,加baileys咖啡酒,待涼。
2. 蛋白與砂糖打至企身。
3. 魚膠粉用2湯匙開水溶解。
4. 軟芝士用木匙羹弄軟,加入蛋黃,拌至幼滑。
5. 輕力拌入意大利芝士,慢慢拌入魚膠溶液、cream。
6. 捲入已打至企身之蛋白,輕力拌勻待用。
7. 手指餅快速入咖啡白蘭地酒中,取出。
8. 並排鋪在長方型糕盤內,用篩灑上1湯匙巧克力粉,上鋪半份芝士混合物。
9. 再放上第二層已浸咖啡酒的手指餅,用篩灑上1湯匙巧克力粉,再平均鋪上餘下的芝士混合物。
10. 放冰箱大約4小時,凝固後便可享用。

天才是這樣養成的


再介紹一本書。

「卡爾‧威特的教育」(Carl Weter's Educational Law)是一本很重要的書。作者老卡爾於51歲的老年得子,但兒子卡爾一出生卻是個反應遲緩的孩子。他傷心之餘,相信憑自己之力,一定能將孩子培養成才。

老卡爾認為「天才是後天教育的成果」,為孩子制定嚴格的家庭教育時間,自己在家教導孩子外語、寫讀、數學、天文地理、音樂藝術、培養好習慣。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專重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培養智慧、體力、品德。

此書是他教育孩子的記錄。經過家庭教育後,兒子卡爾‧威特不但不傻,還成為德國著名的天才。他8、9歲已精通德、法、意、拉丁、英、希臘六種語言,9歲進入大學,14歲獲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成為法學博士並任法學教授。23歲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文章寫於十九世紀,但今天看來,仍然有很大啟發。書中說:「要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成就一個天才,要兩代人的努力,父母還要有勇於改進自己的謙虛之心。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奧爾夫是誰?


德國作曲家奧爾夫(Carl Orff),最著名的作品是「Carmina Burana」,以合唱造出磅礡氣勢,震撼心靈。我覺得可以與韓德爾的「哈利路亞合唱」(Hallelujah Chorus)並列,是偉大的作品。電視、電影很喜歡用以做配樂,你一定聽過。

這位作曲家對兒童音樂教育很有心得,建立了「奧爾夫音樂教育」。他認為音樂不能光是演奏,音樂是享受,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聽音樂之餘,還要一邊舞蹈、一邊歌唱,才是享受音樂。

他也認為每人都有創造音樂的能力,高興時隨口啍些小調,隨手打些拍子,搖搖身體抒發感情,已是音樂的創造。所以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有如遊玩,讓孩子在音樂、舞蹈與自發歌唱的環境成長。

奧爾夫的主張很接近人性。音樂本來就是情感的抒發,不是考試工具。音樂應該雅俗共賞,不應死背樂譜。

可是,我又要嘆息一句,香港的家長,沒多少人願意讓孩子在家跑跑跳跳、敲這敲那、隨口亂唱,更無時間陪孩子「玩」音樂。沒有一張英國皇家甚麼甚麼的証書,彷彿証明不了甚麼。

有時,家長比孩子更應接受教育。

(圖片: Carl Orff Homepage)

培訓小音樂家



繼續談談教育。

「鈴木教學法」(Suzuki Methods)是音樂教育的其中一種主要流派,可是香港並不流行。

小提琴家鈴木鎮一發現,不論多難的方言,孩子都懂得說。同一道理,如果孩子從小在音樂的環境生活,他們自然懂得音樂語言,育成美麗的心靈及面對挫折的能力。

他的理論基礎是: 為建立音樂環境,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學音樂。

一位鋼琴家朋友汲取這個理論,教琴時只教家長,小孩只能聽,卻不能摸。家長彈得荒腔走調,五音不全,旁觀的小孩反而增加好奇心與鬥志,想試試對付這件樂器。強逼旁聽幾星期後,孩子終於可以彈琴。這時他已急不及待,恨不得早些學會家長的曲目,也恨不得早些學懂閱讀樂譜。

這是充滿愛心的教育法。但又是老道理,家長要有用之不盡的時間,才做得到。

Sunday, January 07, 2007

9歲大學生


原本安排了很好的閱讀計劃,生孩子後,卻把政治、經濟的書推到一旁,拿起這本「家有9歲大學生」。

一位美籍日裔的天才孩子,9歲時的智商已高於200,是「深不可測」的類別。他8歲時報考大學入學參考的SAT考試,1600分滿分的測試得到1500分,9歲進入正規大學,攻讀醫學,志向是醫學及遺傳學。

他的韓裔母親寫成此書,講出從懷孕、出生、家庭教育、找尋資優教育、進入大學的一連串生活記實。其實小天才的家庭教育很基本,父母主要是「站在比孩子早半步的地方」、「會玩才會學習」、「經常對孩子說愛」、「從大自然中學習」。媽媽在家教導兩個孩子,爸爸每天回家晚飯,在餐桌上與孩子討論談天。

小天才在這種家庭長大,實在幸運。有父母長時相伴,即使是普通孩子,也會長成快樂、積極的人。

「愛」要付出時間。香港的雙職父母,工作繁忙,早出晚歸,為了生活卻犧牲了與孩子見面的時間。這也是生活的難處。

Saturday, January 06, 2007

薑醋


據婆婆說,煮薑醋要在生產前一個月開始,把去皮老薑、甜醋及酸醋混和,每天煮一次,一個月後便成又香又甜又辣的薑醋。

一聽便已放棄,花不起這些時間。用最快的方法,往專門店訂購薑醋,有專人送貨上門。吃前一天,煮熟豬腳及雞蛋放入醋中,翌日便成美味豬腳薑。

根據古法,要用十斤甜醋、一斤黑醋、五斤薑、三斤豬腳、二十隻雞蛋,才成一鍋。

一鍋薑醋要二十斤材料,美食得來不易呢。

Thursday, January 04, 2007

悠閒‧二



很喜歡花,但不熟花性,總把花種得半死不活。

陽台附近丈夫送的薰衣草是僥倖的例外。每天最重曬太陽,至於澆水多少、肥料多少則相機行事。 枝葉在陽光裏舒展,見到細碎的自然的美。

北海道富良野有很大的薰衣草田,滿山遍野的紫色。去了三次北海道,卻有更重要的事做,還沒看過那片紫色大地。

悠閒‧一


朋友送的薑精油洗手液,還有沐浴液、洗頭水、護髮素。有一種甜甜的薑的香味。

商人真懂做生意。

生孩子,真的很痛

感謝大家的關心,懷胎9月,終於平安生下孩子,鬆了一口氣。

上帝對夏娃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也許是夏娃的原因,生孩子的痛苦是「十級痛」,乃所有痛楚中最痛的痛楚。

最早知道關於「十級痛」,是在日本探訪一位生了孩子的學姐。她覆述生孩子那天,最後孩子出不來,醫生剪刀一揮,剪開她的皮膚,讓孩子出來。

「有時間放麻醉藥嗎?」我問。
「當然沒有! 生孩子比刀斬更痛,跟本不必下藥,拿起刀便剪下來! 反正痛得分不清楚。」她說。

我怵然以驚。怕痛的我從此下了決心,如果生孩子,一定要用麻醉藥。

但是,用了麻醉藥,還是逃不過痛楚。我今次用半身麻醉,剖腹生產,丈夫可以陪伴入內。丈夫進手術室之前,醫生先把我推進去打麻醉藥,打在「脊柱的骨膜之間」,一聽醫生的解說,已經心中發毛。

進手術室後,肚子巧合地開始陣痛,加上心中害怕,全身痛得震抖,手、腳都不由自主地抖動。護士用力把我按在床上,防止移動,麻醉師先把一支小型麻醉針打進脊柱,再打一支大型麻醉藥進同一位置。又抓著我手,在前臂也扎了一針麻醉藥,再把一支粗的點滴藥水針牢牢地刺進手臂,貼上膠布固定。這麼折騰了好一會兒,藥才生效。所以,之前那些痛,通通逃不過,身體不同部分難以形容的痛。

手術完後,腹部傷口鮮烈地痛,腹中子宮收縮牽動傷口不斷地痛,還有第一次走路的痛…短短幾天留院,每一分鐘都很漫長,每分鐘都感受到痛楚,痛得難當時,便想起上帝對夏娃說的話。

要向敢於自然分娩的媽媽致敬,也要向所有做手術的病人致敬。你們的勇氣、力量,令我佩服。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家裏的新生命


終於出院了。帶來一個小寶寶。

寶寶是男孩,重6磅左右,相比起醫院其他的7磅、8磅胖寶寶,看起就像小型玩具。

懷孕期間沒有好好休息,令剛出娘胎的小寶寶那麼輕飄飄地,心中不無疚歉。幸好除了體輕之外,沒有其他健康問題。

捧著他的小手、小腳,看了好久,希望他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