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0, 2007

中央電視台天價廣告‧一

每年11月18日,北京都有一個萬眾曯目的拍賣大會,就是「央視廣告招標大會」。

去年一天之內,幫央視賺了近68億人民幣,是半年的收入。

這是認真籌備的商業活動,先有「路演」,去年9月至11月,先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和澳門5大城市召開推介說明會,另在青島、廈門、杭州、哈爾濱、成者、呼和浩特舉行6場深度溝通會。有意競投央視廣告檔位的中外企業,擠著出席說明會,一方面探聽今年收費,另一方面看看有那些競投對手。

到了11月18日,決定出手競投的大企業老闆們雲集於高級大酒店舉行的招標會。台上拍賣官每個重點節目(內地稱欄目)的廣告時段提出拍賣,台下企業手持號碼,互相舉牌競爭,價高者得,場面一如香港賣地,毫不馬虎。

2006年11月18日那一場招標,中標最高價為4.2億,由寶潔公司奪得。大會招標總額達67.95億,比去年增加9億。

我見識淺陋,去秋訪廣州,在報紙讀了「央視廣告招標」的新聞,才首次見識這個國企的徹底商業運作,做得很專業、很有效。

央視廣告招標收入從1993年的6.6億,升到2007年的67.95億,漲幅驚人,連2003年沙士時期,招標額都大幅上升。現在,央視全年廣告收入約130億,這個龐大規模,把香港的電視台都比下去了。

王國江老師‧二

有一年,王國江老師帶高小的同學旅行,旅行地點已忘,但回程時的一件小事卻深深印在心頭。

大家經過郵政局,他說想進去買郵票。

集郵--這是小學同學之間最流行的嗜好。郵局有很多花樣吸引我們進去花錢: 首日封、小全張、整版全新郵票,反正要用錢買。我家境欠佳,郵票簿裏收藏最多蓋了郵印的舊郵票,沒幾張新郵票。

我們大伙兒跟他進郵局。他到櫃台前,向職員買了一整版全新郵票,每張都大約一、兩元,一整版要上百元,很貴,從沒見人這麼買郵票。

「為甚麼買這麼多?」我問。
「整版才有收藏價值。」他說。
我看著他那一整版的郵票,心中羡慕不已。

「我也正在儲這套郵票,」我說,「但還欠一張五元的。」
因為太貴,不捨得買。買郵票,就是花父母的錢,這種事不能做。

他看看我,叫職員再給一張五元的郵票,交在我手上。

「我以後還錢給你吧。」我心裏盤算,如果每星期儲得了一、兩元,幾星期後已可以還給他。
「不必了,送給你吧。」他說。

我嚇呆了。

連「謝謝」也不懂說。五元的郵票,很貴很貴的奢侈品,也不曉得說些甚麼客套話推讓一番。

心中只是很單純的,非常感激。一方面似乎做了錯事害老師花錢,另一方面又為了那一枚珍貴的簇新的郵票無比自豪。

一直記著。

王老師應該一早忘記了這件無足道哉的小事,可是在小小的我的心中,卻是無比重要的大事。

王國江老師‧一


電視上見到王國江老師,是熟悉而陌生的臉孔,回想起很多往事。

近來他每天見報,因為他就是失蹤女童戴紫珺的校長。

小時候,我在荃灣信義小學唸書,學校本在荃灣地鐵站所處之地。後來建設地鐵站大興土木,四年級時,學校遷到象山邨,就是城門隊道入口處附近的小山上,那時是一個很荒涼的地方。上學巴士穿過山徑,兩旁滿是樹枝綠葉,顛簸好一會兒才到學校。

王老師是聖經老師,口才很好,常說聖經故事。只要他一開口,我們都乖乖的靜下來,留意他口裏吐出的每一個字。

有一天,校長因事請假,學校頂樓舉行的週會由王老師代為訓話,我們欣喜若狂,那天週會聽了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很高興。

他說故事時一人分飾幾角,扮耶穌用沉穩聲線、扮彼得用驚慌聲線、扮民女用尖細聲線。沒有多餘的旁白,說故事如廣播劇,語調高低起伏有致,引人入勝。
那時不知道他用甚麼技巧,反正覺得比別的老師好聽,比起校長沉悶的訓話當然更有天淵之別。

大家都很喜歡王老師,我也很喜歡王老師。

升上中學後,我喜歡四處向同學講故事,自然而然地用不同聲線扮演人物,想來應是潛意識模仿王老師,想成為像他一樣有趣的人。

電視上,當上循道學校校長的王老師不再年青。腦海裏,他仍是三十年前朝氣勃勃、英俊白晰的年青人。


Sunday, May 27, 2007

英法風情在上海

上海與北京都是大城市,最大的分別,就是上海那古老而優雅的氣質。

這次,我終於找到這氣質的源頭,就是街頭四處可見的老房子。

北京的老房子,是四合院、老胡同。時日遠久,政府不由分說能拆就拆,讓位給東方廣場這般大而無當的冷氣商城。

上海的老房子,卻是英、法租界的歐式建築,這兒的中式老房子難逃頹垣敗瓦的惡運,但西風情懷的紅磗洋房卻保留下來,變了高級酒店、外國品牌旗艦店、辦公室、咖啡廳。
於是,你可以在瑞金賓館發思古之幽情、可以走上外灘古色古香的金融街、可以沉醉於和平飯店的爵士樂。

中與西,在華人地區始終有別。

重回上海


別怪我老說上海的好話。

上海真是發展蓬勃,無論在城市發展、市民素質、文化、經濟,都是潛力強大的大都會。

還有,上海有個A股市場,兩天前的成交量達3000多億,7倍於香港。這龐大的力量令人生畏。

當然,這次國內股市已經過熱。無論在北京、上海,每個人都談「炒股票」,連平時從來不看經濟新聞的辦公室白領,都拿幾萬塊投進去玩一玩,令我不得不想起1997回歸前的香港。

可是,如果你到了上海,你會明白,即使股巿大跌,散戶的錢全輸掉,潛伏在黃浦灘頭的外資大鱷仍能興風作浪。

上海,不怕股災。


Friday, May 25, 2007

巿場


菜肉巿場。井然有序,清潔整齊,印象深刻。
這次只能參觀,恨不得也買些材料,回去好好煮一頓。

校園



北京外語大的校園,綠樹成蔭。

一角的小庭園,充滿閒適情懷,最適合青年人脈脈相望。

堵車



堵車,大城巿的象徵,就像北京的靈魂。
早上八點前、中午十二點、下午四點後,都是堵車黃金時間,路上動輒花一、兩小時。
欣欣向榮的經濟令人高興,日漸失衡的環境叫人擔心。
久違的藍天之下,滿路的人竟堵在車裏發呆,太可惜!

古玩


北京多古物。
街上的古玩巿場,各種碗盤玉石多不勝數,也不懂是真是假。
像一個大形精緻的摩囉街。
小販們各有擅長。有的只賣陶瓷,有的只有玉石,有的全是茶壺。
更找到銅製毛像。好一個尋寶地。

Wednesday, May 23, 2007

發財


北京的超市,有新鮮桃駁李。

回來一看,不知用甚麼方法培育,身上有「發」字,也有「財」字。

本應是紅色的果皮,生了黃色的字,活像過年剪紙,很不真實。
如果可以選擇,它寧願是個普通桃駁李吧。


Tuesday, May 22, 2007

別開玩笑


台灣的政治情勢改不了,地標的名字卻可按政治需要隨便改。看看凱達格蘭大道附近的中正紀念堂吧,變為「反貪腐廣場」附近的「台灣民主紀念館」。

黨爭發展下來,互扯後腳,沒事找事。

這與香港有人投訴聖經不雅,異曲同工。

香港充滿創意道德高尚的投訴者到了台灣,說不定都能當官。

(圖片:中正紀念堂,不,台灣民主紀念館網頁)

Thursday, May 17, 2007

新聞自由vs社會責任

中大學生報風波,發展得很奇怪。

事件主角的學生報編輯,也許沒想過法律問題。享受了社會賦予的新聞自由,就要負上社會責任。討論情色動機純正,但方法出了問題,必須面對後果,包括法律後果。

還有其他配角:
大學一棍子打下來,落得「未審先判」的惡名。
聖經無端被牽連。
諷刺事件的明報「星期日生活」竟然要送檢。
影視處對於送檢或不送檢進退失據。

反正這些元素加起來,活像時事諷刺劇。

作為傳媒中人,讓我重申: 任意討論情色不等於新聞自由,兩者沒有必然關係。

你問,為何中大學生報不能談情論性,暢銷報紙卻能有風月版? 表面上,你看到這些風月報紙每天送進讀者家中。背後,你看不到各媒體都有法律部門,處理一切故意或大意造成的法律問題,包括不雅、誹謗、版權的問題。

Friday, May 11, 2007

無限感謝在心中


這張照片雖然模糊,對我卻意義重大。

這是最受中學生歡迎十本好書頒奬禮,拙作「再見女主播」有幸是其中一本,甚為光榮。

也許慣了直播新聞,即使發生對我這麼重要的事,整天都沒有太大情緒波動,說話、行事也很平靜。

但心中真的很高興,很興奮,非言語筆墨能形容。
感謝各位老師與同學,感謝天窗出版社的朋友,尤其感謝編輯eva不斷指正,感謝馬家輝先生,感謝家人的支持。
從頒獎禮回來,馬上與大家分享。如果不寫,萬語千言說不出來,我會睡不著覺。

多謝指正

感謝fiona及avboy的指正,夢見魔鬼的小提琴家應是Guiseppe Tartini(塔提尼), 他的作品是《魔鬼的顫音》。

我上一篇文章指是帕格尼尼,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希望不會誤導對小提琴有興趣的人。我已刪除錯誤的一段,謹此致歉。

Thursday, May 10, 2007

尋夢


昨夜夢中,打開一本書,書上有一個故事。

故事太迷人了,手不釋卷飛快翻下去,最後讀到動人的結局。

夢中還想,我正想寫這個故事,怎麼被別人一模一樣地寫出來了?

早上醒來,一邊走著上班的路,一邊腦子彷似忘了甚麼重要的事。猛然一想,記起這個夢...但那動人故事,卻怎也記不起,憾甚。

想了一整天,也記不起來。

靈感全在夢中,可惜想不起,下次一定要抓緊那本書。

Wednesday, May 09, 2007

每人臉上都有快樂


星期二晚上,不必上夜班,去了salsa舞會。

salsa十分誘人,節拍明快,熱情洋溢,舞者扭著身體,雙手不停在頭上、肩旁扭來扭去,時而急轉,時而急停。反應一慢,就踏上對手的皮鞋。

很多年前,一位芭蕾舞家向我推薦salsa,我奇怪古典舞蹈家也鐘情這大眾娛樂。到自己投身舞池,才明白轉來轉去扭臀搖身的salsa基本步法易學,凌波舞王難求,很有學問。

別介意這張照片全是背面這麼奇怪,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在我的blog出現,才挑這張沒有正面的照片。

第一次參加舞會,在舞池邊看了一個晚上,大家左右旋轉,步法奇妙,節拍既快又強。第二次參加,已急不及待耳朵聽著音樂,身體記著舞步,一齊跳舞。

一曲既終,享受了音樂也運動了身體。每人臉上都有快樂。

Friday, May 04, 2007

看新聞學政治智慧


何厚鏵終於回應警員開槍事件。他說,開槍並非鎮壓遊行,亦無人指示警員開槍。

換言之,就是警員自己決定開槍。
讓我們回看一次,到底發生甚麼事。
澳門警方高層說,因為婆婆跌倒,為免造成人踩人意外,才開槍示警。這個理由本身已難置信,不料媒體隔天便找到婆婆,她公開澄清沒有跌倒,只是拾鞋。
好,那麼誰告訴警方,為了保護婆婆才鳴槍? 說這話的,當然是開槍的警員。
他故意拿婆婆作擋箭牌,不說真話,那麼,真正開槍原因一定有些說不出口。可能是自己害怕、可能是英雄感、可能是不重視示威者安危。
他當時也許太緊張,忘了記者的閃光燈向他閃個不停。他的上司也太緊張,想快快堵著悠悠諸口,以為自己說了算。結果,本來已不小的事,鬧得越來越大。
這充分表現出,政治乃眾人之事,別以為與自己無關。人人都要有政治智慧,政治智慧者,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出了問題,別以為可以永遠隱藏。
(圖片: 有線電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