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7, 2007

英法風情在上海

上海與北京都是大城市,最大的分別,就是上海那古老而優雅的氣質。

這次,我終於找到這氣質的源頭,就是街頭四處可見的老房子。

北京的老房子,是四合院、老胡同。時日遠久,政府不由分說能拆就拆,讓位給東方廣場這般大而無當的冷氣商城。

上海的老房子,卻是英、法租界的歐式建築,這兒的中式老房子難逃頹垣敗瓦的惡運,但西風情懷的紅磗洋房卻保留下來,變了高級酒店、外國品牌旗艦店、辦公室、咖啡廳。
於是,你可以在瑞金賓館發思古之幽情、可以走上外灘古色古香的金融街、可以沉醉於和平飯店的爵士樂。

中與西,在華人地區始終有別。

4 comments:

shek said...

在中國,東方老房子為何不能與西式古建築並存?除了崇洋心理外,中國人還要摒棄古舊的中國,他們認為古舊標誌著落後,與現代化發展格格不入。
要知道東方古典美學與西洋古典美學各有特色,有部份中國古典美學的原素甚至是西方古典美學所不能企及的,而且中國古建築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像徵著我們豐盛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中國歷史建築甚至西方人也趨之若鶩,為何中國人卻要棄之如蔽屣呢?我們欲與西方世界看齊,何不効法西方國家保留歷史建築的努力呢?
若我們能讓中國古建築的質樸與西式建築的優雅互相輝映,上海豈非集東西古典美學的優點於一身!

L.F. Tang said...

可悲的城市

有一位台灣的學者這樣說 : 一個大城市, 若果只有現代化的建築物,而沒有把具價值的古蹟文物保留下來, 就像一個聰明兼有本事的人患上了失憶症。

你覺得可悲嗎?

談到文物的保護, 外國人比我們具更廣的胸襟和更闊的視野。

你又同意嗎?

Kris said...

西式舊建築可以變成咖啡廳,故宮內有 starbucks 就唔得,其實真係好似對待中國同西方舊建築既雙重標準。

張宏艷 said...

正好與一位北京的教授討論過。她說,中國急速發展,拆的拆、破壞的破壞。現在的確有了大城巿的規模,但環境的代價很快要償還,下一代就要受苦。
下一代少了古蹟、沒有綠樹、空氣污染、環境暖化,都是我們這一代種下的惡果。
至於故官,我8年前去遊覽時,職員在故官小巷曬衣服、抽煙,也有飯店營業,大用塑膠飯盒。一方面拒絕美帝資本家入侵,另一方面,我們又怎樣保護了遺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