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不到關於天星碼頭的意見,引來大家這麼多討論。討論是好事,發現矛盾所在,才能解決問題。
既然如此,我想與大家討論一件比較關心的事,就是政客與政府常常糾纏的「最低工資」問題。
我常常感到矛盾。一方面,根據社會學家的說法,最低工資是傷害弱勢社群的政策。假設最低工資是每月5000元,僱主可能解僱兩個3500元的60歲洗碗工,改以5000元聘請一個40歲年青洗碗工,節省開支。結果好心做壞事,更多人因而失業。
另一方面,支持最低工資的人,正因為現在的「弱勢社群」的收入太低,應該把工資定於稍高水平,使他們活得更有尊嚴。這也是事實,一些看守廁所、清潔打掃的工人,工資低至3000元,實在不足應付生活。
曾私下問一些「老闆級」朋友,一旦實施最低工資,會否令他們開除更多人。得到的結果頗為意外。
(1) 他們沒有聘請這麼低薪的全職員工。清潔打掃的工作,大公司外判給清潔公司,中小企只聘請兼職清潔工,不必面對這問題。
(2) 清潔公司的老闆,即使付出相若工資,寧願聘用年青外勞,也不願請本港的高齡打工仔。
(3) 飲食界傾向寧願多付工資,聘請較年青(40-50歲)高生產力的人做洗碗、打掃的工作。
(4) 大家都認為香港平均工資比內地高,與其花時間爭辯最低工資,不如索性全間公司結業,開到內地去。因此,一些專業工作如會計、電腦程式的工作,都由內地分行負責,工資只是香港十分之一。
下一個不科學的結論,就是弱勢社群不但收入低,而且受僱機會也低得很。那麼,「最低工資」能否幫助他們呢?